•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10-14 08:07:00 股吧网页版
新制备方法提升电解水制氢催化剂耐久性
来源:科技日报

  氢能被誉为清洁能源的“未来之星”,如何高效、低成本地制备氢气成为科研界与产业界共同关注的焦点。记者10月9日获悉,西安交通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学院研究员赵旭团队在阴离子交换膜电解水制氢催化剂制备方面取得重要进展,为解决阳极催化剂在强腐蚀条件下结构失稳、活性下降的难题提供了新路径。这项研究成果近日发表于国际期刊《德国应用化学》。

  “阴离子交换膜电解槽结合了传统碱性和质子交换膜电解槽的优点,被认为是有力实现高效低能耗制氢的技术路线。但阳极析氧反应过程中,催化剂容易发生结构重构,导致性能衰减,制约了其大规模应用。”赵旭介绍道。

  针对这一瓶颈问题,团队提出了一种“氟介导稳定重构”策略,通过在催化剂制备过程中提前引入氟离子,增强金属与氟的键合作用,从而在电解水工作条件下引导非晶态羟基氧化钴纳米片形成规整化的长程无序结构。

  “简单来说,我们像是给催化剂预先做了一次稳定性训练。”赵旭解释道,“氟离子的介入,就像在催化剂骨架中埋入‘锚点’,在后续反应过程中稳定钴位点,使其在强碱、高电位环境下仍能保持有序的非晶结构,从而显著提升活性和耐久性。”

  实验表明,该催化剂在阴离子交换膜电解槽中表现出优异的性能:制氢电流达到商用贵金属催化剂的5倍,每标准立方米氢气耗电量仅为3.7千瓦时,且在80摄氏度和工业级电流密度下连续运行1200小时,性能几乎未见衰减。

  “这项工作的核心突破,在于我们实现了在真实工况下对催化剂重构行为的‘精准调控’。”团队博士生、论文第一作者赵静璇介绍,“这种结构不仅增强了金属与氧的共价性,触发晶格氧参与反应,还通过引入拉伸应变促进氧物种的再生,实现动态平衡。”

  赵旭表示,该策略具有工艺简便、易于放大的特点,为开发高性能、低成本的电解水制氢装置提供了新思路,有望推动氢能制备技术向更节能、更稳定的方向发展。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