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3日,2025上海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周开幕活动在张江科学会堂举行。
记者从论坛上获悉,“十四五”以来上海生物医药产业持续跃升,产业规模从2021年的7617.14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9847.02亿元,实现年均复合增长率达8.94%。2025年上半年产业规模5005.66亿元,全年突破万亿大关在即。
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努力开创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新局面,这是上海生物医药产业的“共性”。近5年来,上海生物医药坚持增强科技创新策源功能,不断向高端产业方向升级。
获批创新药械数量是衡量生物医药科技和产业创新水平的“金标准”。
界面新闻获悉,2021至2025年9月,上海获批上市国产1类创新药合计30个;获批上市境内第三类创新医疗器械数量达45个。这些数据显现上海在药械创新竞争中领跑全国的超群实力。
创新药海外授权(License-out)数量和金额代表着创新实力的国际认可,上海企业正积极作为,更加紧密地融入全球创新网络。成果展数据显示,2024年上海License-out交易数量38起,占全国35%;交易金额达307亿美元,占全国47%;并在2025年1至8月间,即实现了37起交易数量和188亿美元交易金额,同比均实现了大幅增长,使中国药从原来全球医药领域的参与者,转变为守护全球健康举足轻重的贡献者。
产业成就离不开基础研究强大的策源功能和转化支撑。
成果展数据显示,《细胞》期刊发布的“Best of Cell 2024”榜单的12篇研究论文中,有3篇出自上海。数据还显示,“十四五”期间,上海生物医药领域有6项研究登上三大全球顶尖学术期刊《细胞》《自然》和《科学》封面。同时,在全球医学领域四大顶尖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柳叶刀》《美国医学会杂志》和《英国医学杂志》中,来自上海的研究成果近年快速增长,从2021年的24篇跃升至2024年的52篇,总数达127篇。
规上企业数量稳步扩张,截至2024年末上海生物医药规上企业达2183家,涵盖675家制造业企业、569家服务业企业和939家批发业企业。龙头企业持续发力,复星医药、上海医药和罗氏中国制药等7家企业位列“中国医药工业百强”。
跨国企业在沪深化布局,国际TOP20药企和TOP20医疗器械企业中均有19家在上海设立总部或研发中心。2023年以来,罗氏、第一三共、美敦力和西门子医疗等头部跨国企业相继落地重大项目。创新企业联影医疗和复宏汉霖等20家企业先后被认定为“创新型企业总部”。
黏合度超高的产业集聚效应,吸引全球生物医药巨头纷纷落户。
全球手术机器人领军企业直观医疗位于上海浦东的直观复星总部产业基地于2024年7月投入使用。这座总投资约7亿元人民币的产业基地,不仅是直观医疗在亚太地区最大的研发、生产、培训、服务一体化中心,更成为直观复星本土化战略的“里程碑”。
在直观医疗全球董事会主席古迦睿看来,这场合作并非简单的商业布局,而是“技术与本土资源的精准对接”。古迦睿告诉界面新闻,我们看到上海长期致力于医疗科技发展的能力建设,如今其技术成果正服务于中国乃至全球市场。我们很早就认识到了这一趋势,并积极投身参与到这个日益强大的生态系统中。如今我们扎根上海已八年有余,即将进入第九个年头,我相信上海在医疗科技领域将继续保持卓越的发展前景。
上海生物医药破万亿产业规模在即,在古迦睿看来,上海市政府在推动行业发展、生态体系建设上具有远见卓识,并取得了显著成果。上海的相关政策有力地优化了上海的商业环境、政策环境,推动了医疗生态系统建设。我们看到行业在发展中不断扩容、提升。同时,上海拥有优秀的人才资源。我们对公司在华发展充满信心。
赛默飞中国区总裁方明杰同样有继续加码上海的意图。
他告诉记者:“赛默飞在华业务已经开展超过43年,这也使我们成为行业内本土化程度最高的外资企业之一。我们在华拥有近7000名员工,业务覆盖销售、市场、研发、生产、应用支持等多个领域,在华设有7个生产基地,拥有多个研发与应用中心,持续提升多款分析仪器的本土化水平,涵盖色谱仪、质谱仪、光谱仪等多个品类。”
他说:“自2020年以来,我们已在华投资约1亿美元,这一投入力度充分彰显了我们在华持续投资、深耕发展的决心——这不仅体现在人才团队建设上,更涵盖创新研发与生产布局两大核心领域。”
方明杰表示:“我坚信中国市场拥有巨大的增长潜力,而上海作为我们的中国区总部,我们会持续评估在沪投资机遇,赛默飞也将与中国各地的研究人员保持紧密合作。”
政策亦是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的催化剂。
2024年7月,为鼓励创新产品入院配备使用,上海市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支持生物医药产业全链条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规定:在国家医保药品和“新优药械”产品更新发布1个月内,上海医疗机构根据临床需求和医院特色,按照“应配尽配”原则配备使用相应创新药械。
据悉,在“新优药械”政策推动下,截至今年8月,196种产品已纳入上海市“新优药械”产品目录,包括64种药品和132种医疗器械。
在今年的生物医药产业周上,上海继续推出重磅产业政策,发布《上海市促进高端医疗器械产业全链条发展行动方案》,浦东新区、闵行区、嘉定区三大上海高端医疗器械产业集聚区在开幕式上启动建设。
该《行动方案》提出,到2027年,新增首次获批境内第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超500件,新增在海外市场获批医疗器械产品超100件,培育年产值超100亿元、具备较强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2家,建设高端医疗器械产业集聚区3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