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夏区委党的建设和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江夏区关于推动人才集聚的若干措施》(简称“汤逊湖人才十五条”)。该措施首次将人才认定权直接赋予民营企业,构建起“企业认定、以投代评、以赛代评”的多元评价体系,同时新增“认定就补贴、评审即资助、引进便服务”等举措,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的新动能。
人才评价,素来是人才工作的核心枢纽。“汤逊湖人才政策十五条”最具突破性的创新在于首次将人才认定权赋予企业。政策第十条明确,围绕江夏区“331X”产业链,将评审认定一批授权民营企业名单,提供若干汤逊湖人才E类认定名额。被授权企业可自主设定标准举荐人才,只需满足与企业签订3年以上劳动合同、全职在江夏工作并缴纳社保或个税满6个月的基本条件。把人才认定权直接交到民营企业手中,意味着评价标准从“看文凭、看职称”转向“看贡献、看潜力”,从行政部门的“盖章认可”转向市场主体的“用脚投票”。这背后,是该区对市场规律的深刻把握和对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的坚定支持。让企业掌握“话语权”,让市场发出“信号灯”,方能促使真正懂技术、善经营、能创新的“千里马”在江夏沃土上竞相奔腾。
英雄不问出处,选才不拘一格。江夏区构建的“企业认定、以投代评、以赛代评”多元评价体系,为各类人才开辟了全新成长赛道。“以投代评”让资本的敏锐嗅觉成为人才的“试金石”,一个有前景的项目、一支有潜力的团队,能获得市场投资,本身就是最有力的能力证明;“以赛代评”则让竞技舞台成为人才的“点将台”,国家级、省级、市级创新创业大赛获奖选手携获奖项目落户江夏后,以竞赛成果证明人才实力,无需繁琐评审。这种模式创新,实现了人才评价从静态的“履历审查”向动态的“价值发现”转变,让“英雄不问出处”在新时代创新创业实践中生动诠释,为区域发展注入澎湃的“智力活水”。
好政策不仅要“好看”,更要“好用”。如果说“放权”与“创新”是吸引人才的“强磁场”,那么高效服务就是留住人才的“暖心巢”。江夏区新增的“认定就补贴、评审即资助、引进便服务”举措,彻底颠覆了过去“人找政策、层层审批”的繁琐流程,实现了从“被动受理”到“主动推送”、从“事后兑现”到“前置服务”的根本转变。这种“江夏速度”,传递出求贤若渴的真诚态度,营造出如沐春风的营商环境。它让人才得以心无旁骛地“摘星”,让企业能够集中精力搞研发、拓市场,而非为琐事所困。当服务的阳光普照,当效率的光芒闪耀,江夏便不再只是工作场所,更是成就梦想、安放身心的温暖港湾。
信任是纽带,创新是关键,服务是基石,这三者共同构筑起江夏强大的人才磁场。我们坚信,一个英才荟萃、活力奔涌的江夏,必将在高质量发展征程中跑出“江夏加速度”,奔向更加璀璨的未来。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周楠(“青苹果乐园”团队)
责编:杨虹磊
【责任编辑:伍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