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 (记者徐芳见习记者谭景天)10月11日,在2025年湖北省网络文明宣传月启动仪式的活动现场,发布了湖北省网络文明建设创新实践案例表扬名单。
近年来,湖北省扎实推进网络文明建设,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湖北网络文明建设涵盖领域广、表现形式丰富、实际成效突出、影响力广泛。
覆盖多元场景,织密文明建设网络。湖北省网络文明建设创新实践案例涵盖理论创新、民族团结、气象科普、普法宣传、防震减灾、医学知识普及、文明餐饮倡导、荆楚好人发掘、荆楚文化传播等多个领域,实现了网络文明建设与社会发展各环节的深度融合。《是这个理》首创“社科专家下基层,田间地头释理论”,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湖北省公众气象服务中心以光影之名,颂奋斗之歌,传递湖北气象好声音……从思想引领到民生服务,从文化传承到应急科普,案例内容包罗万象,既聚焦国家战略与社会热点,又贴近群众日常生活需求,构建起多维度、全方位的网络文明建设体系,让文明理念通过不同场景渗透到社会各个角落,切实提升了网络文明建设的覆盖面与影响力。
科技文化融合,打造传播新范式。在呈现形式上,许多案例充分借助科技力量与文化元素,打造出一批极具创新性的传播作品。虚拟主播AI“荆小检”以检民互动、以案说法的形式,让普法宣传更具趣味性与互动性;防震减灾科普IP“小谆谆”凭借可爱的数字形象与生动的科普内容,成为防灾知识传播的重要抓手。同时,传统文化与现代传播形式巧妙结合。理“响”荆门系列微宣讲融入湖北大鼓、快板、梁山调、皮影戏等非遗元素;《漫漫襄阳城》以原创手绘与新闻漫画的艺术化表达助力网络思想引领;“九凤SHOW荆楚”探索戏曲传播数字化创新。这些传播新范式既有科技感,又不失文化温度,有效提升了网络文明的吸引力与传播力。
聚焦实际成效,彰显文明实践价值。从效果来看,众多案例在思想引领、民生服务、经济发展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果。“铸魂·2024·清明祭英烈”活动吸引1600多万人次参与网上祭扫,让尊崇英烈的精神在网络空间蔚然成风;“AI树洞救援行动”6年累计干预自杀行为超6千次,用科技力量守护生命安全;数字赋能汉阳区志愿服务建设,培育52.71万志愿者,形成“一城汉阳人,半城志愿者”的浓厚氛围,切实提升了基层治理效能;巴东“直播星期五”平台组建近100人直播团队,20期直播带货成交额近千万元,以网络直播为抓手,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突破地域限制,扩大文明影响力。优秀案例不仅在省内产生广泛影响,更突破地域与国界限制,向全国乃至全球传递湖北文明声音。《中国共产党的故事》通过中英双语传播,全网阅读量超15.41亿,成为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湖北故事的重要窗口;湖北汽车工业学院7年走访全国30余个省市区,对295项非遗展开调研并共建8个非遗基地,在全国范围内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这些案例以网络为纽带,打破空间壁垒,让湖北网络文明建设成果走出湖北、走向全国、迈向世界,持续扩大了湖北文明品牌的辐射力与美誉度。
【责任编辑:卢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