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日报讯(记者刘洁)10月14日,武汉市召开“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武汉篇章”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七场)——聚焦武汉系统提升开放枢纽功能。会上获悉,过去五年,武汉市交通运输事业取得重大进展,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功能持续增强。
交通经济稳步增长。2024年,武汉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达到1154.7亿元,较“十三五”末增长56.9%。社会物流总额突破5.1万亿元,增长39.1%。五年间,交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增长超40%,新增A级物流企业285家,总量达457家,位居全国首位。
基础设施能级跃升。武汉东站建成投用,沿江高铁武汉段全面开工,铁路营业里程逼近千公里。中欧班列华中区域集结中心获批,吴家山国际陆港成为“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天河机场第三跑道投入使用,“客货双枢纽”格局加速形成。
高速公路建设成果丰硕。“十四五”期间开工13个项目、建成8个,四环线通车、六环线全面开工,高速公路网密度达11.4公里/百平方公里,居全国第四。武汉港总体规划获批,长江“645工程”武汉段完工,万吨级船舶可常年直达武汉。
国际运输通道拓展。国际及地区航线达65条,中欧班列线路增至58条,近洋直航航线5条,共同构成120余条国际运输通道,有力支撑外贸增长。天河机场与花湖机场年旅客吞吐量、货邮吞吐量分别为“十三五”末的5.4倍和6.3倍。
城市内部交通同样繁忙。日均客运量达700万人次,货运量超210万吨,快递揽收量730万件。武汉地铁单日客流量最高达597.5万人次,铁路单日发送旅客121.4万人次,均创历史新高。
区域协同与城乡统筹并举。武汉积极融入国家战略,推动中部崛起、长江经济带与武汉都市圈交通一体化。武鄂黄黄城际铁路实现公交化运行,都市圈基本形成1小时通勤圈。农村公路改造超1000公里,农村寄递物流服务网点实现全覆盖。
智慧绿色转型成效显著。武汉建成综合交通运行指挥中心,推广“易学车”“船e行”等智慧平台,1.5万辆巡游出租车接入智能终端。开通23条低空航线,无人机配送成为现实。绿色交通方面,投用新能源船舶16艘、岸电设施133套,更新新能源营运车辆4万台。
多项“全国首创”彰显创新力。武汉—印尼航线实现江海联运“一船直达”,全国首艘换电电池动力集装箱船首航,首条低空货运航线联通天河与花湖机场,空铁联运实现“一票通行”。这些“首艘”“首条”项目凸显武汉交通的创新活力与发展动能。
未来,武汉将继续推进交通优势转化,加快建设联通世界的全面开放格局,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武汉篇章贡献交通力量。
【责任编辑: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