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为泰州市海陵区罡杨镇纯垛村
10月的清晨,薄雾笼罩下的江苏省泰州市海陵区罡杨镇纯垛村,147.2兆瓦的光伏板向阳铺开——成片的蓝色面板在51个鱼塘错落排布,与缭绕的晨雾、泛黄的稻田相映成景。这里是国家能源集团国华投资江苏分公司泰州海陵光储电站,今年国庆中秋双节期间,向电网贡献469.12万千瓦时绿电,可满足周边1500余个家庭年用电量需求。
泰州海陵光储电站于今年5月21日全容量并网,其以精妙的通过“渔光互补”一地两用的方式,化解“光”与“渔”看似矛盾的共存难题,并同步配置38.2兆瓦时的储能系统,搭建起“渔光储一体化”能源开发格局。

图为国华投资江苏分公司泰州海陵光储电站
数以万计的光伏面板与数千亩的鱼塘水面巧妙“合体”,发电的同时也不影响水下养殖。“这像不像鱼塘的‘第二皮肤’,上可发电、下可养殖,还都不耽误。”鱼塘承包主陈华梁指着光伏板。
“光伏+储能”堪称能源界的“天作之合”。因光伏发电对阳光有较强的依赖性,具有一定的间歇性,而储能系统可以在光伏发电峰值时将多余电能储存,在发电不足时释放,保证电力输出的平稳与可靠,减少下网电量。

图为国华投资江苏分公司泰州海陵光储电站储能区
走入升压站,“零碳”的智慧巧思更是无处不在。通过“白天充电、夜间放电”的运行模式,实现光储智能调度与精准充放,构建全时段能源自给体系,破解了电站夜间用电成本高的难题。
据当前工商业平均电价0.6元/千瓦时测算,夜间放电可降低用电成本超30%。自8月下旬以来,每月平均可减少下网电量10多万千瓦时,站内用电自给率提升至100%,极大地降低了电费支出成本,还在电网峰谷电价差中实现了套利。
在主控室内,一台台电脑屏幕成为焦点,它们是整座电站“零碳”运行的“大脑”。“显示屏上的是出线间隔的实时功率,电流的实时流动轨迹。”泰州海陵光储电站负责人李强指着数据流说。现场还会根据季节天气变化因素,调整空调的启停参数、智能路灯的定时开关等节电措施,精细统计能耗,为“零碳”场站提供可靠支撑。

图为国华投资江苏分公司泰州海陵光储电站机器人巡检
如今,纯垛村不仅应用先进的农业技术耕种,采用科学的饲养方式进行养殖,还因地制宜推广绿色能源。
更可喜的是,环保理念愈发深入人心。沿着整洁平坦的水泥村道行驶,新能源充电桩和倡导绿色发展口号标语格外醒目。村民家屋顶上深蓝色的光伏板格外亮眼。在这里,光伏板源源不断将太阳能转化为绿色电能,减少了碳排放,还和“渔光储”电站一样,为村民带来稳定收益,成为村民的“阳光银行”。

图为国华投资江苏分公司泰州海陵光储电站夜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