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贵州省推进文旅体融合工作方案(2025—2027年)》(以下简称《方案》)。
《方案》提到,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以体促旅,丰富文旅体融合业态和产品,奋力打造文旅体融合发展典范,实施体育强省战略,建设世界级山地户外运动目的地,为贵州建设世界级旅游目的地提供有力支撑。到2027年,培育10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赛事活动,打造10个展现文旅体特色的项目,推出10个体旅融合消费项目。
其中,在激发多元文化的活力方面,《方案》指出,提升茅台酒镇景区、习酒酒谷景区等文旅体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打造“赤水河谷中国酱香”体育旅游精品线路,串联带动茅台、习酒等地知名酒庄、驿站及房车营地,提升赤水河谷骑行赛事活动,探索推出“酱香马拉松”“探洞+攀岩+品酒”等融合产品。
同时,为拓展体旅消费场景。《方案》还明确,要推进“卖酒”向“卖生活方式”转变“四个一批”建设,加快推出一批特色酒庄、美酒美食街区、酱酒体验店。
“该《方案》的出台,标志着对茅台镇乃至贵州酱酒核心产区的支持进入了更系统、更落地的阶段。”中国酒文化品牌研究院智库专家蔡学飞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从产区发展角度来看,其积极意义不仅在于宏观层面的“酒旅融合”发展,更体现在具体的实施路径上。
蔡学飞说,一方面,通过打造“赤水河谷中国酱香”体育旅游精品线路,可以将茅台、习酒等核心酒企从孤立的生产基地,转化为旅游线路上的关键节点,以马拉松等体育赛事和房车营地等新业态,直接为酒庄引流,实现“流量变现”,促进整个产业集群的转型升级;另一方面,通过提升景区基建水平,能极大改善游客体验,延长停留时间,从而深化品牌感知,促使消费者从“过境游”变为“深度体验游”,为高端酒品的场景化营销和收藏增值创造更佳条件,从而在本质上是将茅台镇的“酒”这一核心IP价值,通过文旅体业态进行放大和转化。
“政策推动下,茅台镇基础设施建设与配套服务将日益完善,产业集聚效应将凸显,将继续吸引大量优质资源汇聚,为酒企营造优良发展环境。”武汉京魁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肖竹青说。
记者注意到,当前,在中国酒行业持续调整的发展背景下,推进酒旅融合正成为白酒行业寻求突破的关键路径。业内普遍认为,酒旅融合不是简单的旅游附加,而是产业逻辑的重构。
为此,多个白酒主要产区正积极探索酒旅融合发展新路径。近日,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等9部门印发《推动川酒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其中提到,将川酒品牌宣传纳入四川文旅宣传推广计划,同时,建设一批川酒品牌宣传推广阵地,依托四川中国白酒博物馆全面展示中国白酒历史、文化、地位,打造川酒文化品牌新地标。此外,2024年出台的《宿迁市酒庄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正将传统酿酒车间重塑为集生产、文旅、科创于一体的文化综合体。
与此同时,不少白酒企业也瞄准了酒旅融合发展,如发布酒旅融合路线、打造以“探厂+互动+演出”的旅游模式等,让消费者在游览景区的同时加深对产品的了解。
不过,酒旅融合发展加速推进的同时,业内也该思考,如何进一步推动以酒促旅、以旅兴酒?
对此,蔡学飞认为,关键在于实现从B端到C端的战略转向,核心是跳出简单的“工业参观”模式,构建以消费者体验为中心的沉浸式业态。“要强化‘酒+’多业态联动,整合周边餐饮、民宿、体育等资源,构建集品鉴、购物、休闲于一体的消费场景,延长价值链,增强复购与整体吸引力。”
肖竹青表示,酒企应更加积极拥抱数字化营销,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手段,精准定位目标客群,开展线上宣传推广引流活动,同时借助线上平台收集游客大数据行为轨迹和消费特征,通过消费人群画像持续优化酒旅服务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