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证监会将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监管机关携手,支持境内交易所与相关国家交易所共同探索资本市场跨境务实合作新模式,以科技赋能监管、以资本激活创新,共享开放机遇,为全球经济发展注入更多确定性,开拓更大的发展空间
10月13日,“2025年证券交易所国际培训班”在沪正式开幕。本次培训班的主题为“在复杂多变的全球背景下,交易所如何面对不确定性、提供可靠且高质量的服务,助力经济增长”。
上海证券报记者了解到,培训班首日,来自阿尔及利亚、亚美尼亚、孟加拉国、博茨瓦纳、不丹、埃及、希腊、伊朗、日本、约旦、哈萨克斯坦、马来西亚、蒙古、缅甸、尼泊尔、尼日利亚、巴基斯坦、卡塔尔、俄罗斯、新加坡、索马里、泰国、阿联酋、英国、越南和中国的31家交易所和1家地区性交易所行业组织的近200位代表注册并参会。中国证监会国际合作司、上海市委金融办、上交所及上海交易所国际交流合作中心相关负责人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中国证监会国际合作司负责人表示,开放是中国资本市场的鲜明标识,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离不开国际合作。中国证监会将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监管机关携手,支持境内交易所与相关国家交易所共同探索资本市场跨境务实合作新模式,以科技赋能监管、以资本激活创新,共享开放机遇,为全球经济发展注入更多确定性,开拓更大的发展空间。
上海市委金融办负责人表示,近年来上交所积极开展国际化业务,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交易所取得积极合作成果,有力支持了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国际交流中心落地上海,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交易所交流和信息共享。未来,上海市委金融办将大力支持国际交流中心发挥自身优势,支持其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作出更多贡献。
上交所及上海交易所国际交流合作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当今世界技术正在重构全球金融格局,每个证券交易所都面临从单一交易功能转向具备生态整合能力的要求。传统交易所必须加速转型,以更好适应来自未来不确定性的挑战。希望培训班成为促进各交易所行业人员互相学习交易所运营的相关业务,分享最佳实践的平台。
据悉,本期证券交易所国际培训班为期4天,得到沪深交易所和上海资管协会大力支持。自2019年以来,证券交易所国际培训班已成功举办5届,成为加强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交易所业务交流,经验分享,培养沿线资本市场金融人才,支持资本市场能力建设的有力举措。
在此次培训中,来自交易所、指数公司、券商和资管的行业专家将聚焦从规模经济到创新经济、资本市场如何支持科创企业发展、赋能大湾区企业,构建开放性金融、沪深交易所ETF市场发展、人工智能及大模型在中国证券行业应用、新兴市场、指数化投资和跨境合作、中国上市公司ESG实践分享、耐心资本、制度创新及科技、如何利用交易所平台服务多元化融资需求、欧亚交易所联合会地区资本市场合作案例等11个主题进行授课。
部分线下参训人员还将实地走访券商代表国泰海通、科创板公司代表奕瑞科技,了解券商在科创板保荐中发挥的作用和资本市场如何支持科创企业发展。作为今年培训班的亮点,交易所代表还将参加“2025上海全球资管论坛”,并与资管机构代表进行深度对话,讨论交易所与资管机构的合作。此外,部分交易所、地区交易所行业组织负责人还将开展双边高层会谈,探索合作机遇。培训班内容紧跟交易所行业发展前沿,为交易所互学互鉴、交流合作提供了良好的平台。(记者何昕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