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北京10月14日电(崔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14日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中,小幅上调2025年全球实际GDP增速预测至3.2%,高于7月预测的3.0%;2024年和2026年增速分别维持在3.3%和3.1%。尽管金融环境较预期宽松、贸易冲击程度暂时有限,IMF强调,全球增长前景仍面临显著下行风险,尤其来自不断升级的贸易紧张局势与政策不确定性。
IMF首席经济学家皮埃尔-奥利维耶·古林查斯指出,近期美国关税政策带来的冲击“进一步削弱了本已疲弱的增长前景”。他同时警告,人工智能投资热潮正推高消费,可能引发新的价格压力,“或需采取更紧缩的货币政策加以应对”。此外,古林查斯特别提及央行公信力下降的风险,称其“可能导致通胀预期失衡”,进而削弱货币政策效力。
在全球通胀方面,IMF预计总体通胀率将从2024年的5.8%稳步下降至2025年的4.2%,并在2026年进一步回落至3.7%。尽管趋势向好,但区域间分化明显。
拉美短期改善,中长期隐忧浮现
IMF将拉丁美洲及加勒比地区2025年经济增长预期从2.2%上调至2.4%,但将2026年预期从2.4%下调至2.3%。
墨西哥成为区域亮点,2025年增长预期由0.2%大幅上调至1.0%,2026年亦升至1.5%。
巴西2025年增长预期微升至2.4%,但2026年下调至1.9%,债务占产出比例预计将显著上升。阿根廷则面临明显恶化,2025年增长预期从5.5%下调至4.5%,2026年进一步降至4.0%。
该地区通胀压力显著缓解,预计2025年通胀率将降至7.6%,2026年进一步降至5.0%,远低于2024年的16.6%。IMF指出,增长预期调整主要源于“美国关税税率低于预期、美元意外走弱以及贸易前置效应支撑短期表现”。
欧元区以财政扩张换取韧性,债务风险上升
IMF将欧元区2025年增长预期从1.0%上调至1.2%,但将2026年预期从1.2%下调至1.1%。报告明确指出,当前增长“是以高昂财政成本为代价实现的”。欧元区债务占GDP比例预计从2024年的87%升至2030年的92%,主要受德国国防与基础设施支出推动。
尽管出口商尚未完全吸收美国关税影响,工业部门暂未受严重冲击,但IMF警告,“保护主义措施的负面影响开始显现,贸易转移和路线重构等应对策略成本高昂且不可持续”。
日本增长预期显著上调,加息路径渐明
IMF将日本2025年经济增长预期从0.7%上调至1.1%,2026年预计为0.6%。该机构预计日本央行将在中期内逐步加息至1.5%,认为该水平“对经济中性且符合通胀目标”。
日本二季度年化GDP增长达2.2%,主要受益于资本支出稳健及汽车厂商为规避关税提前出货。不过,7月新出口订单出现年内首次下滑,预示未来压力可能加剧。
英国通胀持续领跑G7,人均增长疲弱
IMF将英国2025年经济增长预期上调0.1个百分点至1.3%,2026年同样为1.3%。但该国通胀率预计今明两年分别达3.4%和2.5%,持续位居G7最高水平。按人均GDP计算,2026年0.5%的增速将是G7中最弱表现。高通胀制约英国央行降息空间,并导致政府新增借贷成本居G7之首。
沙特受益于原油增产,非石油部门成增长主力
IMF将沙特2025年GDP增长预期从3%上调至4%,2026年同样为4%。上调主因是“沙特作为全球最大原油出口国,其石油减产措施的退出速度快于预期”。值得注意的是,2025年上半年非石油部门增长达4.8%,大幅超过整体实际GDP 3.6%的增速,对经济总量贡献超55%。
IMF强调,尽管全球经济在多重挑战下展现出一定韧性,但“随着临时缓解因素消退,政策变动对全球经济的拖累将在近期数据中更为明显,碎片化风险持续上升”。报告呼吁各国在维持增长的同时,审慎管理财政可持续性与货币政策信誉,以应对日益复杂的全球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