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新加坡10月14日电(记者刘春涛)新加坡贸易与工业部(MTI)14日公布的预估数据显示,新加坡经济在2025年第三季度同比增长2.9%,显著超越市场普遍预期。在经济展现韧性的背景下,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同日发布半年度货币政策声明,宣布维持现有货币政策立场不变,为应对未来不确定性保留了政策灵活性。机构普遍预计新加坡经济2026年将遭遇放缓风险。
数据显示,经季节性调整后,新加坡第三季度经济环比增长1.3%。2.9%的同比增长率不仅高于市场预期,也显示出在全球不确定性中,新加坡经济保持了强劲的增长动力。2025年前三季度的平均GDP增长率达到了3.9%。
行业表现剖析:制造业喜忧参半,服务业韧性支撑
从行业来看,各领域表现支撑了经济增长的韧性。根据贸工部发布的文告,制造业表现出复杂的图景:虽然与去年同期相比产值持平(0.0%),但经季节性调整后环比大幅增长了6.1%,扭转了第二季度萎缩的态势。这背后反映出结构性的分化:生物医药和一般制造业产出下滑,但全球对人工智能(AI)的强劲投资需求,有力地支撑了电子和精密工程等领域的扩张,成为制造业避免整体萎缩的关键。
建筑业同比增长3.1%,增速较前一季度有所放缓,但仍受到公共和私人领域项目的支持。然而,从环比来看,建筑业萎缩了1.2%,显示出短期动能有所减弱。
服务业内部则呈现稳健的多元化增长格局,整体同比扩张3.5%,是本季度经济增长的“压舱石”。贸工部指出,具体驱动因素包括:在批发贸易领域,对机械、设备和供应品的需求是主要动力;在信息通信领域,IT与信息服务表现突出;金融服务则由银行业务和辅助金融活动带动;同时,国际游客到访人数的持续回升,有力地提振了住宿服务业。
市场机构上调增长预测,但警示2026年放缓风险
基于强于预期的经济表现,多家市场机构上调了对新加坡2025年全年的经济增长预测。其中,来自星展银行的高级经济师蔡汉廷(Chua Han Teng)等分析师将预测从此前的2.0%大幅上调至3.5%;马来亚银行(Maybank)也同样指出,鉴于第三季度带来的上行惊喜,决定将其预测从3.2%调高至3.5%。华侨银行(OCBC)首席经济师林秀心也认为,2025年全年GDP增长率有望达到3%左右。
然而,对于2026年的前景,分析师们则持更为谨慎的态度。星展银行预测,受美国关税政策等不利因素影响,2026年新加坡经济增速将放缓至1.8%。华侨银行也预计届时经济将减速至接近趋势的1-3%的增长水平。分析普遍认为,上半年支撑出口的“提前预支”(front-loading)效应正在消退,未来新加坡外向型经济将面临多重挑战。
具体而言,这些风险包括:首先,全球贸易增长预计放缓,世界贸易组织预测,2026年全球商品贸易增速将从2025年的2.4%下跌至2026年的0.5%,这将直接削弱对新加坡出口产品和服务的外部需求;其次,美国等主要经济体可能扩大关税范围,特别是对半导体和医药等新加坡关键出口领域的潜在关税,将构成直接冲击;最后,持续的地缘政治不确定性会抑制全球企业的投资信心和消费者的支出意愿,从而间接影响到新加坡作为全球商业和金融枢纽的地位。此外,金管局也警示,AI投资热潮的“突然回调”也可能成为一个潜在的下行风险。
金管局维持政策不变:着眼未来通胀与产出缺口
在货币政策方面,新加坡金管局宣布维持新元名义有效汇率政策区间的升值斜率、宽度和中点不变。这是金管局继今年早些时候两次放宽政策后,连续第二次维持政策不变。
金管局的决策体现了其“向前看”的政策立场。其在声明中解释称,尽管当前核心通胀率较低,但预计将在短期内触底,并在2026年逐步回升至0.5%至1.5%的区间。同时,金管局评估认为,新加坡经济的“产出缺口”在2025年将保持为正,意味着经济运行仍略高于其长期潜力,因此没有立即进一步放宽政策的紧迫性。
对此,星展银行分析认为,金管局此举旨在“保留实力”。因为尽管当前经济表现稳健,但中美贸易关系以及美国对半导体和药品的潜在关税等下行风险依然存在。因此,维持政策不变可以为2026年可能出现的经济放缓保留“保险性宽松”(insurance easing)的选项。华侨银行首席经济师林秀心也认为,鉴于通胀前景面临双向风险——地缘政治等供应端冲击可能随时推高通胀,而全球增长弱于预期则可能抑制通胀——政策制定者将“依赖数据,没有预设的政策路径”。这种观点意味着,每一次的货币政策审议都将是根据当时经济实际情况而定,2026年进一步放宽政策的可能性并未排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