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郑州10月14日电(记者李文哲)正值“三秋”农业生产关键期,农业大省、粮食大省河南却阴雨连绵,入秋以来降水量和阴雨日数均达到1961年以来同期最多值,秋收进度放缓,给秋种带来一定困难。
如何降低连阴雨天气对“三秋”生产的影响?聚焦农业生产全链条用电需求,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推出精益设备运维、及时响应诉求、强化用电管理等服务秋粮生产7项举措,确保2900个烘干点、超4900台烘干机昼夜作战,抢收、抢晒、抢烘。
人停机不停,工人三班倒。走进位于河南省伊川县白沙镇的烘干企业车间,机器轰鸣24小时不间断作业。河南省伊川县聚和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程要伟介绍,公司不久前专门租了2台烘干设备,目前全部设备满负荷运转,可满足附近8个乡镇秋粮抢收烘干需要。
“监测到烘干企业用电负荷显著攀升后,我们第一时间组建了20支服务保障小队,通过开辟业扩报装绿色通道、现场制定用电增容方案等措施,实现‘当天申请、当天通电’。同时建立台区经理‘一对一’服务机制,协助指导客户排查安全隐患,全力保障烘干设备安全稳定运行。”国网洛阳供电公司营销部主任韩善起说。
在平顶山市,国网平顶山供电公司为相关农业经营主体开辟“办电绿色通道”,并组织人员运用无人机巡检、红外测温等先进技术,对涉及秋收的农网线路、烘干设备、配电箱、漏电保护装置等全面“体检”,指导农户在潮湿环境下安全用电。
记者从河南省农业农村厅获悉,截至10月13日17时,全省秋作物已收获9766万亩,占全省秋作物种植面积的82.8%。其中粮食作物已收获6362万亩、花生已收获1663万亩。
“持续降水确实影响了秋粮收获晾晒,并推迟了小麦播种期。但我们已联合气象部门滚动发布预报,动态调整策略,并组织电力部门保障农业用电和器具供应,确保秋种顺利进行。”洛阳市洛宁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张海丁说。
据河南省气象部门预计,10月中旬河南省仍多降水天气,有2次大范围较明显降水过程,14日至15日为降水间歇期,19日以后连阴雨过程有望结束、转晴好天气为主。
尽管“天公不作美”,但种粮的信心一直在。新乡市新乡县今年玉米种植面积达24.1万亩。该县七里营镇永昌家庭农场负责人马文昌表示,得益于高标准农田建设,农场基本实现“旱能浇、涝能排”,今年4月又建好了两个烘干塔,虽然秋收玉米水分较大,但发霉情况较少出现。
截至2024年底,河南省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8808万亩,约占全省耕地总面积的78%。在新乡市,八成以上耕地已建成高标准农田。国网新乡供电公司大力实施农村电网巩固提升工程,提高电力配套设备选型标准,近三年累计投资1.77亿元,开展590项工程,切实提升供电质量,助力农业生产增产增收。
基础设施建设为农业现代化带来“多种粮、种好粮”的底气。随着河南持续巩固升级农村电网,不断加大投资力度,提高农业用电基础设施水平,粮食生产将进一步用上安全电、可靠电、舒心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