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10-14 22:04:30 股吧网页版
A股两融余额处历史高位 有券商转向“降杠杆”
来源:第一财经 作者:黄思瑜

  从1.8万亿元到超2.4万亿元,A股两融规模今年不断创历史新高,此前还有券商为满足市场需求上调信用业务规模上限。但随着A股10月13日、14日出现连续调整,个别券商上调融资保证金比例的行为引发关注。

  随着上证指数10月9日创出十年新高,两融余额当日也创出历史新高,达到2.4455万亿元,随后因A股下跌出现缩水。不过,在10月13日的逢低加仓情绪下,两融余额较前一日又增加了25.94亿元,达到2.4444万亿元,其中融资余额达到2.4279万亿元。

  然而,华林证券(002945.SZ)13日突然将沪深交易所标的证券融资保证金比例由80%上调到了100%,该券商今年曾两次上调信用业务总规模上限。华林证券相关人士对第一财经表示:“之前上调总规模是因为市场需求旺盛,如今融资余额增长太快,所以做些风控管理,属于常规调整。”

  关于当前两融规模是否存在高位风险的问题,多位受访人士对第一财经表示,近期两融余额处于历史高位,确实有部分两融余额资金存在集中度高的风险,但整体担保比例处于中位水平。此外,现阶段两融余额占A股流通市值的比例较2015年峰值仍有差距,整体风险可控。不过,市场的整体风格可能转向“防御”。

  9月两融新开账户数为年内单月最高

  根据Wind披露的最新数据,截至10月13日,两融余额达到2.444万亿元,较前一个交易日增加25.94亿元,两融余额占A股流通市值的比例为2.55%。当日,两融交易额为2640.45亿元。

  其中,融资余额为2.4279万亿元,融资余额占流通市值的比例为2.53%,13日融资净买入22.40亿元;融券余额为164.71亿元,13日净卖出3.93亿元。

  10月13日,杠杆资金最青睐的行业是有色金属,净买入37.52亿元。净买入医药生物、钢铁、基础化工、交通运输等行业的金额也居前。相较而言,前期青睐的电子、通信、汽车等行业遭到大笔净卖出。

  个股情况类似,当日,北方稀土(600111.SH)、 宁德时代(300750.SZ)、华虹公司(688347.SH)、包钢股份(600010.SH)、中金黄金(600489.SH)、上海电气(601727.SH)等股票获融资客大笔净买入,而前期融资客青睐的立讯精密(002475.SZ)、胜宏科技(300476.SZ)、新易盛(300502.SZ)、中际旭创(300308.SZ)等股票遭大笔净卖出。

  10月13日的两融余额在A股历史中位居第二,居首位的是10月9日的两融余额,达到2.4455万亿元。在这之前两融余额不断攀升,并创出历史新高。

  今年1~7月份,两融余额在1.7万亿~1.99万亿元徘徊,8月5日是一个关键的时点,A股市场两融余额达2.0003万亿元,为时隔10年重返2万亿元以上;8月18日,两融余额突破2.1万亿元,达到2.1023万亿元;8月26日,两融余额再上新台阶,突破2.2万亿元;9月1日,两融余额达到2.297万亿元,超过2015年的峰值2.273万亿元,此后不断刷新纪录,在9月18日站上2.4万亿元关口。

  根据中证数据有限责任公司(下称“中证数据”)于10月13日披露的融资融券月度数据,从今年5月份开始,月度融资买入金额不断增加,9月份买入的金额最高,达到6.095万亿元。

  在两融市场活跃的背后,新开账户数也不断增加。在前期开户数量有所波动之后,5月份的开户数最少,之后逐月增加,6月份开户数破10万户,7月份超过12万户,8月份新开18.30万户,9月份的新开账户数最多,为20.54万户。截至9月末,全市场融资融券账户总数已突破1528万户。

  有券商降低杠杆

  在两融新开账户数不断增加的背后,券商曾上调信用业务总规模上限,以满足市场旺盛需求。

  今年4月30日,兴业证券(601377.SH)董事会审议通过《关于调整公司信用业务总规模上限的议案》,但未披露具体调整方案。

  浙商证券(601878.SH)9月24日发布公告称,为促进信用业务发展及做好融资类业务规模管控,董事会同意调增融资类业务规模,将融资类业务规模由400亿元提高至 500亿元。

  华林证券则是在年内两度调整信用业务总规模上限:第一次是3月27日召开董事会审议通过,融资类业务(融资融券、以自有资金出资的股票质押式回购交易、约定购回式证券交易以及其他信用业务)总规模不超过62亿元;第二次是9月9日召开董事会,同意公司信用业务总规模上限调整为80亿元。

  中航证券发布研报称,券商纷纷上调融资类业务规模,是对两融市场持续火热需求的直接响应。背后蕴含着双重意图:一是及时满足投资者的融资需求,提升客户服务水平,二是借此机会扩大市场占有率,在行业竞争中确立优势,最终实现信用业务收入的最大化。

  而在两度上调信用业务总规模上限后,华林证券近期发布公告称,自2025年10月13日起,沪深交易所标的证券融资保证金比例调整至100%,存量融资合约则仍按原比例计算。

  第一财经记者查阅华林证券官网信息发现,10月10日时,该公司沪深交易所标的证券融资保证金比例为80%,到13日后统一调整为100%。

  对于前期上调信用业务总规模上限,如今降杠杆的原因,上述华林证券相关人士称,此前上调总规模是因为市场需求旺盛,公司顺应做了一些业务调整,“如今因为融资余额增长太快,想做些风控管理,属于行业内比较常规的做法”。

  东海证券非银首席分析师陶圣禹对第一财经表示,上调融资保证金比例可能是融资需求旺盛导致信用业务额度紧张,而采取的平衡业务发展与风险控制的选择。

  “我们认为近期市场有所调整,交易热情也有一定降温,场内杠杆仍在可控范围,上调融资保证金比例的券商可能不会大幅增加。”陶圣禹说。

  A股融资保证金比例,至今已经发生多次演变。2006年8月,沪深交易所发布融资融券交易试点实施细则,投资者融资买入证券时,融资保证金比例不得低于50%,即最高可达两倍杠杆。2015年11月,沪深交易所修订细则,将融资保证金比例从50%上调至100%,即最高一倍杠杆。上一次全行业调整保证金比例还是在2023年9月,沪深北交易所将投资者的融资保证金最低比例由100%降低至80%。

  后市如何演绎

  那么,A股两融余额当前的水平是否存在高位风险?A股后市又将会如何演绎?

  有机构人士对第一财经记者称,近期两融余额创新高,确实有部分两融余额资金存在集中度高的风险,但整体担保比例处于中位水平,加上市场资金流动性宽松的预期,政策维护市场的预期,市场表现仍比较强劲,整体风险可控。

  根据Wind数据,10月13日,两融余额占A股流通市值的比例为2.55%,低于2015年6月18日两融余额最高峰时的4.27%。

  再看中证数据披露的融资融券月度信息,今年2月份~9月份,全市场平均担保比例在261%~290%,其中8月份和9月份的平均担保比例均超过280%。

  陶圣禹分析称,现阶段两融余额占A股流通市值的比例较2015年峰值仍有差距,且资本市场上市主体和投资者结构亦有较大变化,整体风险可控。

  两融规模与A股市场行情息息相关。10月14日,A股市场普遍下跌,截至收盘,沪指跌0.62%,收报3865.23点;深证成指跌2.54%,收报12895.11点;创业板指跌3.99%,收报2955.98点;科创50指数下跌4.26%,收报1410.30点。

  东吴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联席所长芦哲分析称,市场在上周末关税冲击的发酵下迎来了较大幅度的调整,但基于关税冲击后果和对特朗普“TACO”行为的可预见性,市场普遍认为周一(10月13日)的调整是短期情绪底,资金更倾向于流入国际关系波动中受益的稀土、自主研发的软硬件、军工板块和防御型的银行板块等。

  “整体来看,上周四(10月9日)行情可能已经是短期的一个高点,中美关系的不确定性、三季报的业绩,以及市场整体估值的三方影响下,市场存在调整的内在需求,10月至11月大概率进入震荡区间。”芦哲说。

  在芦哲看来,市场风格在震荡区间可能会由AI硬件和海外映射,逐步转向防御型和业绩能有支持逻辑的行业进行短暂的切换,如创新药、非银、可选消费等。在10~11月的震荡期结束之后,市场蓄力后可能会迎来进一步的向上,风格可能从防御型再度转向成长。

  东方财富证券研究所副所长、首席策略官陈果认为,此次市场可能在快速反映关税冲击对风险偏好的影响后,逐步稳住阵脚。结构上,短期稳定类和受益政策预期类的板块相对占优,但中期科技成长仍是主线。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