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10月,公募基金行业发行端持续上新,《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10月开始募集的新基金数量近百只,权益类产品占主导。
值得注意的是,现阶段权益类新品当中有许多都是主动管理型产品,且拟任基金经理在业内知名。
例如,2024年年度灵活配置型基金业绩冠军经理金梓才,拟任财通品质甄选基金经理,该产品将在10月16日开始募集。中欧基金的蓝小康也是百亿元级基金经理之一,拟任中欧价值领航基金经理,并于10月16日启动募集。
从基金募集的份额上限来看,10月内的新品很多都设置了较高的募集份额上限,最高达80亿元。
多位知名经理管理新品
10月以来,公募基金行业发行端频出新品,自长假过后,单日10余只新品开始募集的情形陆续出现,权益类基金在其中占据主导。
10月9日,市场有18只新品启动募集,6只属于债券型基金,其余全部为权益类产品,且在债券型基金当中,主要是以二级债基为代表的“固收+”产品。在权益类基金中,部分是当天开始认购的ETF(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以及一些主动权益类基金。
10月13日,同样是单日启动募集的新基金数量超过10只,达到29只,债券型基金仅有2只。在权益类基金当中,指数型基金当中,出现了一些跟踪红利指数的产品,这在当下追逐科技成长方向的风格有所不同,且类似的产品数量并不少见。
例如,天弘中证港股通央企红利指数、申万菱信中证A500红利低波指数、农银中证红利低波动100指数等基金近期开始募集。从近期的A股行情表现看来,的确有不少传统行业受到资金关注,特别是一些低估值、高分红的银行、资源类个股出现了资金关注的迹象。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除了单日新发的基金数量多外,基金经理也备受外界关注,特别是一些知名基金经理拟任新发基金产品的经理。
例如,2024年年度灵活配置型基金业绩冠军经理金梓才拟任财通品质甄选基金经理,该产品将在10月16日开始募集。此外,中欧基金的蓝小康也是百亿元级基金经理之一,拟任中欧价值领航基金经理,并于10月16日启动募集。
从基金募集的份额上限来看,10月内的新品很多都设置了较高的募集份额上限,最高达80亿元。按照10月以来新发基金总数量的统计,Wind(万得)数据显示,有94只产品将在10月内陆续开启募集(统计初始基金),从10月15日开始,还有39只新品等待发行。
中小型基金公司发行弱
权益类产品备受基金公司重视,也来自投资人对A股以及其他权益资产在当下时点配置的需求。事实上,从年初到现在,不断有债市资金向权益市场迁移,基金公司也在抢抓机遇布局新品承接资金的过渡。
相较于头部基金公司,中小型基金公司的市场知名度和品牌认可度较低,投资者对其信任度不足。这使得中小型基金公司在推广新基金时,难以吸引投资者的关注和兴趣,从而影响了基金的发行效率。
不过,2025年以来,一些中小规模的基金管理人也在发力布局权益基金。有的基金公司成立时间并不长,但2025年以来已经上新多只权益新品。
以苏新基金为例,这是一家成立不足3年的公司,从2023年2月到现在,公司旗下的基金有5只(统计初始基金),仅2025年成立的就有3只,且全部为权益类产品,最新统计显示,公司全部基金资产净值合计158.76亿元。10月15日,林茂政、李永兴拟共同管理的苏新睿见量化选股将开始募集。
华泰保兴基金也是中小型规模公司之一,最新资产合计约为677.07亿元。2025年以来,公司成立的新基金数量有3只,2只属于权益类产品。近期,华泰保兴中证全指指数增强也将启动募集,公司方面表示,募集份额上限计划达到80亿份。
当然,中小型基金公司总体来看发行势头依然不佳,有的基金公司不仅2025年以来暂无新品发行,在过去几年中也没有新品发行记录。例如华宸未来基金、明亚基金、中科沃土基金、瑞达基金、江信基金等公募机构都在近几年没有新品发布。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有分析指出,基金发行需要银行、券商等销售渠道支持。大型基金公司凭借强大的实力和市场地位,与渠道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能够获得更多渠道资源和推广支持。而中小型基金公司在与渠道合作时话语权较弱,难以获得足够的销售资源和重视,导致新基金发行渠道不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