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访专家认为,这反映出银行数字化转型与成本管理精细化的双重变化
今年以来,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及城商行等多类银行机构陆续上调了动账短信通知服务的起点金额。调整后,这一金额普遍升到100元至500元区间,部分银行甚至将门槛提至千元;与此同时,多家银行还引导客户,通过银行App、官方公众号等移动端线上渠道实时接收动账提醒,以此替代传统短信服务。
苏商银行特约研究员高政扬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这一调整背后反映了银行业务运营的双重变化:一方面是数字化转型深化,传统动账短信功能单一且成本刚性,而线上渠道可整合实时通知、场景化服务及数据交互等多元功能,推动银行服务从“被动通知”向“主动服务”升级,为客户提供更个性化的金融体验;另一方面是精细化成本管理落地,银行通过优化低价值服务压缩不必要的运营成本,可提升资源使用效率,为其核心业务发展腾出空间。
具体来看,9月12日,辽宁振兴银行发布公告,明确自9月26日起将短信动账提醒起点金额调整为2000元;8月份,广东华兴银行公告称,自9月16日9时起停止发送账户动账金额在500元以下的动账短信。个人客户可通过线上服务渠道继续接收500元以下的动账提醒;3月份,中国银行也宣布,自4月17日起将个人客户终身免费短信动账通知的默认起点金额调至100元,客户若需接收100元以下小额交易提醒,可通过网点柜台、智能柜台、手机银行等渠道修改设置。
在短信服务调整的同时,各银行均引导客户通过移动端获取动账提醒:广东华兴银行支持两种方式,一是关注其微银行公众号并绑定账户,二是开启手机银行App通知权限;辽宁振兴银行表示,客户关注其微信公众号并开通微信动账通知,可接收无起点金额限制的提醒;中国银行则推荐客户使用手机银行、微银行的免费动账通知服务。
高政扬表示,银行上调动账短信通知服务的起点金额,其核心驱动力源于精细化成本控制与数字化转型的双重需求。首先,从成本维度看,动账短信服务长期采用免费模式,服务成本逐渐对银行运营构成压力;其次,从战略层面看,银行正加速推进数字化转型进程,通过引导客户转向手机银行等线上渠道,不仅能有效降低刚性成本,还能进一步增强用户黏性,同时为后续金融产品的精准营销搭建重要入口。
素喜智研高级研究员苏筱芮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银行这一举措的核心意图是节约运营成本。从行业趋势看,这也体现出银行业务运营正朝着精细化、集约化方向迈进,以实现“推进数字化转型”与“节约运营成本”的双重目标。
从成本构成来看,银行短信通知服务成本主要涉及短信发送费用、系统维护及运营成本等。其中,短信发送费用根据运营商收费标准而定,通常按每条短信计费;系统维护及运营成本包括短信服务平台的开发、维护、升级以及日常运营的人力成本等。
那么,银行上调动账短信通知服务的起点金额是否会对客户造成影响?业内专家认为,此举整体影响有限,但需重点关注特定群体的适配问题。高政扬认为,此次调整对多数客户日常使用影响较小,目前银行已普遍通过线上渠道提供动账通知服务,且线上渠道功能更全面,可支持多维度服务,用户完成简单操作即可使用。但需注意的是,老年客户及数字技能不足的群体,在使用线上通知服务时可能面临学习门槛,需要银行针对性地加强指导与帮扶。总体来看,银行需在成本效率与服务普惠性之间找到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