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已从追求GDP增量转向追求科技创新,这本身就是一个国家开启‘第二曲线’的过程。”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会计系长聘教授、清华私募股权研究院院长肖星在10月12日在清华大学举办的PE产业投资家论坛系列活动上表示,要延长一个经济体的“黄金时代”,关键在于找到自己的“第二曲线”。就综合科技能力而言,中美在多个领域已呈现并驾齐驱的态势。
本场对话主题为“穿越迷雾:寻找不确定性中的确定性投资主线”,另一位嘉宾为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所副教授、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秘书长靳卫萍。两位教授围绕“9·24”新政实施一年来的政策效应、AI技术与全球政经变化的影响,以及“并购六条”带来的产业并购机遇展开讨论,从宏观到微观探寻投资确定性的逻辑。
靳卫萍首先以历史纵深分析了“9·24”新政以来的市场变化。她指出,在外部不确定性加大的背景下,确定性主要来自市场稳定预期与清晰方向;尽管短期波动难以避免,但在结构性行情中,更重要的是“握好自己的筹码”。
“9·24”新政实施一年以来,中国资本市场经历了深刻的生态重塑。靳卫萍在发言中分析了4月25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到的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对经济的支持,以及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的确定性与信心建设,强调乐观态度对经济的重要性。她举例说,政策工具箱正在拓展包括三大政策性银行为股权投资、股东借款等多样方式直达项目,并明确提出一定比例的资金投向民营企业;又如今年全国“两会”时期提出债券市场“科技板”和5月7日相关部门提出创设科技创新债券风险分担工具等,这些都有望推动资金向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高技术领域集聚。
肖星在发言中回溯了全球主要经济体从工业化到“黄金时代”的演化路径,指出美国能够延长繁荣的关键,在于持续以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升级。“我国自‘两弹一星’起便形成了举国体制,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要‘健全新型举国体制’。”她表示,传统举国体制以国家队集中投入为主,而新型举国体制更强调充分发挥民营企业的主动性。
“我们可以看到,今天大量最前沿的科技创新,都是由民营企业推动的。”肖星提出,创新是国家层面推动长期繁荣的“第二曲线”。中国的新型举国体制不同于完全依赖市场的模式,其特点在于国家在政策与机制层面提供了方向和支撑,让民营企业在市场一线充分释放创新活力。
当前国内资本市场已由“普涨普跌”转向“结构性行情”。肖星表示,中美之间的竞争正集中于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光通信、机器人甚至稀土等板块之所以成为高景气主线,很大程度上源于其与AI产业的高相关性。
“今年A股市场出现了结构性牛市和明显的‘新旧动能’转换。”她进一步表示,当前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都在发生结构性演化。随着新质生产力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不断释放,如何真正看懂行业的发展尤为重要。
清华大学全球私募股权研究院(简称“私募研究院”)是清华大学校级研究机构。PE产业投资家项目由清华经管学院与私募研究院联合打造,课程内容涵盖宏观经济金融格局、产业链投资生态、各类基金运作模式、重点产业领域投资逻辑以及退出策略等。
私募研究院自2017年底开始长期跟踪硬科技赛道,现已形成覆盖约1500个细分行业的数据库,并以月度产业沙龙、专题研讨和企业参访等形式,系统连接科学前沿、产业应用和投资策略。
今天的科技投资不再仅靠商业模式判断,必须深入打通科技、产业与金融的深水区。科技投资的门槛在快速抬升,要求投资人们既要有理工科理解,也要有产业和财务的框架。不理解产业链机理,很容易在结构行情中错失收益。
“一级市场投的往往是二级市场还看不到的东西。”肖星介绍,“PE产业投资家”项目旨在帮助企业家与投资人建立跨学科研究范式:让科学家讲技术前沿,让产业家与产业投资人讲应用路径与商业化逻辑,最终沉淀为可执行的投资与并购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