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10-15 01:15:10 股吧网页版
CCER方法学大爆发 全国自愿碳市场传递5大信号
来源:新京报 作者:陶野

  碳市场建设正全面提速,制度框架趋于成熟。

  两个月时间,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CCER)13项新方法学密集亮相征求意见。

  10月13日,生态环境部就《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方法学既有公共建筑围护结构与供暖通风空调系统能效提升》等6项新方法学公开征求意见。

  9月30日,生态环境部就《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方法学规模化猪场粪污沼气回收利用工程(征求意见稿)》等3项方法学公开征求意见。

  8月15日,生态环境部就《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方法学纯农林生物质并网发电、热电联产》等4项方法学公开征求意见。

  两个月时间,13项CCER方法学“大爆发”的背后,实质上是顶层设计下的有序推进。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加强全国碳市场建设的意见》设定的目标,到2027年,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实现重点领域全覆盖。此次发布的方法学,正是对这一战略蓝图的有力落实,传递出多重深刻信号。

  信号一:碳市场建设正全面提速,制度框架趋于成熟

  方法学作为碳市场交易的“规则书”,其密集出台绝非偶然。这标志着全国自愿碳市场核心制度体系正在加快完善,为CCER市场提供了更明确的政策预期和更稳定的交易环境。

  随着方法学体系的不断丰富,越来越多的减排项目将被纳入市场体系,这将显著增强市场流动性,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和多元主体参与。从国际成熟碳市场的发展经验看,健全的方法学体系是市场健康运行的基石。此次方法学的快速扩容,预示着我国碳市场建设已进入快车道,正朝着2027年实现重点领域全覆盖的目标稳步迈进。

  信号二:气候治理已超越碳排放治理,从单点突破到多点开花

  新发布的方法学覆盖领域广泛,聚焦“双碳”缺口领域公共建筑深度节能、农林生物质热电联产、电解水制氢、中深层地热、六氟化硫回收、淤地坝碳汇等,直接服务国家碳达峰方案中的“十大重点行动”。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方法学加强了对甲烷等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如油气回收、沼气利用)和六氟化硫等强效温室气体的专项管控,这种系统性的布局,有助于形成各行业协同减排的合力,为实现“双碳”目标构建更加坚实的产业基础。

  就在不久前,我国新一轮国家自主贡献目标发布。我国新一轮国家自主贡献目标是,到2035年,中国全经济范围温室气体净排放量比峰值下降7%-10%,力争做得更好。它首次覆盖全经济范围和所有温室气体种类,而不仅仅局限于二氧化碳排放。

  无论是CCER新方法学还是我国新一轮国家自主贡献目标,都在传递我国碳排放的治理范畴正从单一领域向多领域扩展,气候治理已超越碳排放治理,转向更广泛的可持续发展领域。

  信号三:强调“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让绿水青山有价亦有市

  从CCER第一批方法学开始,碳汇效益就被量化成了可交易的产品。截至10月14日,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累计成交量超319万吨,累计成交额超2.67亿元。

  如今的CCER方法学的“大爆发”,特别是将滨海盐沼、海草床等纳入其中,不仅仅是增加了交易品种,更是从根本上为各种曾经“无价”的生态资源进行“定价”,从而丰富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路径。13条新方法学不仅是技术指南,更是国家层面为“生态产品”定价、确权、交易提供的标准化“出厂说明书”,把原本游离在市场之外的生态系统服务纳入可计量、可核查、可融资的自愿减排体系,让保护者通过卖“空气”获得稳定现金流,这正是“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实质。

  信号四:聚焦“额外收益”,为转型中的行业精准赋能

  许多具有显著环境效益的减排技术,由于初期投资大、经济性差等原因,在商业化推广过程中面临重重障碍。CCER提供的碳减排收益,恰好为这些项目提供了关键的额外经济激励。

  以纯农林生物质发电项目为例,在燃料成本高企、电价补贴退坡的经营压力下,CCER收益能够显著改善项目现金流,帮助行业渡过转型阵痛期,实现良性发展。这种精准的赋能机制,既保障了减排项目的经济可行性,又加速了低碳技术的推广应用,为行业绿色转型提供了重要支撑。

  信号五:提升国际影响力,为参与全球碳规则制定奠基

  当前国际自愿碳市场的规则和标准制定权都由西方国家主导,我国通过积极参与国际自愿碳市场建设,完全可以改变这一局面。中深层地热、六氟化硫回收、淤地坝碳汇等方法学在全球主流机制(VCS、GS、CDM)里尚属空白。中国率先发布,等于在国际规则之墙上“钉下了第一颗钉子”,他国要做同类项目,可能引用或参照中国范本,天然带入中国参数、中国监测思路,形成事实上的“标准锁定”。

  一个方法学健全、交易活跃的自愿碳市场,是中国参与全球气候治理的重要抓手。通过建立与国际接轨的高标准方法学,不仅有助于提升中国CCER的国际认可度,更为未来在《巴黎协定》第六条等国际碳市场机制下开展合作奠定了基础。随着全球碳市场规则的逐步形成,中国通过先行先试积累的经验,将有助于增强我国在全球绿色规则制定中的话语权。这种软实力的提升,对于中国在全球气候治理中发挥更大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13项方法学不仅是为了做项目,更是为了“写课本”——把中国的技术路线、参数体系、价值观提前写进全球碳市场的“教材”,这是从“产品出海”到“规则出海”的质变,也是参与全球碳治理最硬的入场券。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