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下午,北京市“一把手发布·京华巡礼”系列新闻发布会上,西城区委副书记、区长郅海杰表示,西城区疏解非首都功能,疏解腾退建筑面积167.7万平方米,治理违法建设48.9万平方米,完成住宿业“关转提”105家,一般性批发市场全部疏解,常住人口规模提前完成调控目标。
据郅海杰介绍,近年来,西城区选择了减量高质量发展路径。“十四五”期间,在市场主体减少超5000户的背景下,西城经济迈上新的千亿台阶,2024年GDP突破6000亿元大关,达6038亿元,年均增长5.2%左右;经济密度达119亿元/平方公里,人均GDP超55万元,均居全市首位、全国前列。
西城区是首都功能核心区,金融街汇聚“一办一行一总局一会”等中央金融管理部门和国家主要金融基础设施、金融机构总部、金融行业协会,资产规模达156万亿元、占全国的三分之一,贡献北京市近七成的金融业税收。
据西城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刘梅英介绍,今年以来,西城区“两区”建设项目已经落地32个,落地金额达809亿元,其中还包含一些标志性项目,例如保德信保险资管公司、安博(北京)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川洋创兆(北京)健康科技有限公司等。
资产管理是西城区重点培育打造的“4+N”产业之一。金融街党工委副书记、金融街服务局局长卢五星在发布会上表示,资管新规实施以来,西城区共引进了各类资管机构171家,占全部引进金融机构的一半以上。
数据显示,西城区汇聚资管机构260余家,资管规模突破20万亿元,占全市一半、全国八分之一。以北交所为核心的资管生态圈加速扩圈,上市公司超过270家,吸引投资者超800万户。
据了解,中央国债登记结算、中国证券登记结算2家公司承办的债券发行和登记托管债券占全国近80%。在国际知名财经媒体IPE(欧洲投资与养老金)发布的2025年“全球资管机构500强”榜单中,西城8家机构入围且均在前300名,占全国57家入围机构的七分之一。
郅海杰介绍,西城区以中关村西城园、金科新区、中国数据街等功能区为载体,加快发展与核心区定位要求相匹配的现代化产业。金融科技爆发式增长,金科新区六年时间完成楼宇改造43.4万平方米,汇聚头部企业269家,注册资本金超1400亿元,产值跃升至千亿级水平。
数字经济蓄势勃发。在西城,智能数据标注基地、国际信息产业和数字贸易港启动建设,首个全国性“医保+商保”清分结算中心成功运营,三大通信运营商人工智能大模型全部落地西城,数据要素综合实验区入选项目全市最多。
数据显示,2024年,西城区数字经济规模突破2400亿元,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收超1100亿元,较“十三五”末增长40%以上。“两区”建设持续发力。西城区纳入市级项目945个,总金额7682亿元,新增预计投入资金、项目平均金额、落地项目金额连续四年排名全市第一。在上个月闭幕的服贸会上,西城预筹金额突破16.5亿美元,同比增长71.5%。
郅海杰在发布会上表示,近年来,西城区营商环境进一步便利化国际化,“服务包”企业增加至千家、服务满意率99.9%,离境退税商店266家,国际学校、医疗设施持续增加。
据了解,该区出台产业支持政策18项,自“十四五”以来兑现资金62亿元,设立200亿元的政府投资引导基金。
此外,西城区大力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融合发展。实施“文化产业十条”,每年投入1.5亿元。2024年,西城区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法人单位收入达到1147.7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