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10月13日晚间,202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揭晓,乔尔·莫基尔(Joel Mokyr)、菲利普·阿吉翁(Philippe Aghion)和彼得·豪伊特(Peter Howitt)获奖,以表彰他们对创新驱动经济增长理论的阐释。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独家对话诺贝尔经济学奖评委会成员,斯德哥尔摩大学国际经济研究所教授,瑞典皇家科学院院士,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院士John Hassler(约翰·哈斯勒),解答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的经济学成就和获奖原因。
“我们希望这将影响世界各地的政策制定者,使得全球保持开放”
新京报贝壳财经:为什么是这三人获得202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John Hassler:他们因阐释了技术创新与改进驱动的经济增长取代停滞成为经济常态的机制而获奖。获奖者采用了不同的方法进行研究。
经济史学家乔尔·莫基尔(Joel Mokyr)通过大量历史资料证实,技术创新驱动的长期持续增长需依赖三个关键要素:其一,科学与技术必须紧密相连,从而形成正向反馈循环,推动实用知识的持续积累;其二,必须具备有能力的工匠与工程师群体,以便将新理念转化为产品与生产流程。第三,社会必须接受变革,而可能因变革受损的利益集团无权阻止变革。18世纪末以来,这三大要素在英国同时存在。这是世界历史上首次出现这种情况,也是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兴起的原因。
菲利普·阿吉翁(Philippe Aghion)和彼得·豪伊特(Peter Howitt)因构建创造性毁灭的数学模型而获得另一半奖项,该模型与乔尔·莫基尔运用经济史学家工具所记录的过程完全一致。拥有数学模型极大地补充了乔尔·莫基尔的工作,它能清晰区分创造性毁灭背后的各类力量和驱动因素,并有助于分析维持这一过程所需的政策类型。政策必须为技术改进提供充足激励,确保自由科学得到充分资助,保护经济免受某些企业过度主导的影响,并帮助因雇主竞争力下降而失业的个人找到新的更好的工作。
新京报贝壳财经:今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将为世界带来哪些激励和启示?
John Hassler:我们希望这将影响世界各地的政策制定者,使得全球保持开放。如果各国变得孤立,独自发展自己的技术,长期而言,经济增长将受到影响。科学进步依赖于全球性的思想涌现与成果交流。若此基础环境崩解,科学便难逃陷入发展困境的厄运。在这些问题上,我们要非常小心,这样全球增长的引擎才不会崩溃,全球经济也不会陷入永久的停滞。
“我们希望获奖者的代表性更广泛,特别是能够为女性颁发更多奖项”
新京报贝壳财经:近年来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评选趋势是什么?今年的经济学奖评选与往年有何不同?
John Hassler:诺贝尔经济学奖是回顾性的,奖励的通常是在很久以前进行的研究。这意味着当前的趋势对委员会来说并不重要。所以,我们尽量不去想趋势。然而,我们希望看到的一个趋势是,获奖者的代表性更广泛,特别是未来能够为女性颁发更多奖项。
我们评选的三个必要标准如下:
其一,这一贡献应该使科学向前迈出了一大步。其二,这一定导致了大量的后续文献。其三,结果应该与人类有关。
因此,今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评选标准与往年没有根本区别。
“不应考虑任何国籍,以便最有价值的人获奖”
新京报贝壳财经:委员会如何增加发展中国家学者的参与和获奖机会?
John Hassler:我们非常希望能够为发展中国家的学者颁发更多奖项,激励来自全球更广泛的研究人员提高研究质量。由于我们的奖项可以被视为对发展中国家研究人员的激励,因此我们不能错过发展中国家研究人员做出的高质量贡献,这一点尤为重要。因此,我们增加了来自美国和欧盟以外的世界其他地区的候选人被邀请提名获奖者的比例。
然而,当涉及奖项时,我们不能采用配额制度。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Alfred Bernhard Nobel)明确表示,在评选获奖者时,不应考虑任何国籍,以便最有价值的人获得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