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云激荡,义乌又一次成为改革“棋眼”。
2024年底,在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同意《浙江省义乌市深化国际贸易综合改革总体方案》的函中,进一步明确了义乌的具体使命和目标——“为我国转变贸易发展方式、加快建设贸易强国探索经验”。
从“鸡毛换糖”到“世界超市”,40多年来,义乌不断创新突破,从改革寻求动力,成为中国全球化、融入世界的缩影。而今,义乌再担重任,站上时代的风口浪尖,挑战新的奇迹。
一
近两年来,全球经济发展形势发生急遽变化。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霸权主义、单边主义、保护主义甚嚣尘上,严重冲击世界经济,损害国际贸易规则;数字技术加快迭代,人工智能、元宇宙、工业机器人等技术集中进入爆发期,推动全球经济运行逻辑和规则发生深刻嬗变;全球技术合作受阻,一些国家在科技上构筑“小院高墙”,限制高科技产品对我国出口,试图将我国锁定在全球创新链价值链中低端。
风狂雨骤之际,作为“打通内外贸,构建双循环”的典型案例、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节点,义乌牵动着所有人的目光。
2024年,义乌市实现进出口总额6689.2亿元,同比增长18.2%,其中出口额5889.5亿元,同比增长17.7%,在册市场经营主体总量突破110万户,成为全国县域之最;2025年1—8月,义乌市进出口总额达5542.6亿元,同比增长24.9%,其中出口额4866.0亿元,同比增长23.7%,在册市场经营主体总量突破120万户,外资经营主体数量正式突破1万户,成为全国首个外资经营主体破万的县级市。义乌交出的亮眼答卷,大大提振了信心。
“中国在制造业产业链、供应链方面积累了不可替代的优势。不管外部形势如何翻云覆雨,国际贸易对‘中国制造’产品的需求一直存在且不断上涨。”义乌一家大型国际供应链企业负责人表示。
事实证明,大宗商品和战略性物资或许可以被禁运,硬件和技术可以被“卡脖子”,但是涓滴入海、润物无声的小商品贸易,却体现出全球化浪潮不可阻挡的意志,让一切逆全球化的论调不攻自破。
义乌的成绩固然可贵,但是中国不能只有一个义乌。
《浙江省义乌市深化国际贸易综合改革总体方案》中明确指出,义乌“要及时巩固应用改革成果,总结提炼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条件成熟的形成制度规范并复制推广。”
只有让“义乌经验”不再停留于数据的增长和“信心灯塔”的意义,而是能够总结为讲得清、学得会、用得上的具体办法,以“基因扩增”的方式赋能全国范围内的国际贸易,才能真正为畅通双循环战略和全球贸易提供“中国方案”。
为此,义乌在百尺竿头再次“赶考”,以数字技术的应用创新为抓手,深度解构和重塑自身的国际贸易体系,掀开一场贸易升维跃迁、增长变量拓界、品牌出海加速的全新试验。
二
义乌国际商贸城210多万SKU的商品,几乎涵盖了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为批发和零售业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货源基础,也支撑义乌凭借门类齐全的优势,站上全球小商品贸易的金字塔尖。
曾有业者用“块状经济”形容义乌这种密集、扁平、匀态、全要素分布的商业模式。
在其看来,块状经济完全适合报酬递增模型,能够在起步之初大大激发群体的能动性,由内而外、自下而上迅速形成规模优势和集聚优势。但与此同时,这种去中心化的发展方式,也会带来巨大的发展惯性和集体无意识,在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难以达成共识、凝聚合力。
这也意味着,块状经济一旦贻误转型机遇期,就有可能面临流动性失速,活力“蒸发”,风干板结的风险。
往昔,义乌只能通过国内国际不断输入的外部资源维持自身的活力和流动性。而今,数字技术革命却为义乌注入活态基因,让这座“世界超市”有了自我革新的内驱力。
只需要提供几个提示词和文字描述,几分钟时间就可以生成美轮美奂的广告视频——9月23日,“全球数贸中心‘1000条’品牌TVC全球首发暨义乌社媒营销获客AI峰会”在义乌召开。会上,义乌全球数贸中心和Chinagoods正式推出基于ChinagoodsAI(简称 CGAI)技术生成的千条品牌视频,标志着义乌进入“AI生成视觉内容”赋能贸易的全新阶段。
不止于营销,AI及数字技术已经开始深度赋能义乌产业链、供应链的多个环节。
“通过AI设计,公司每天可以出数十款产品效果图,这让我们今年真正实现一件起订、‘以销定产’,几乎不需要备任何库存。”一名义乌日用品企业负责人表示,相比批量生产的传统模式,由AI驱动的新业务模型推高了客单价、产品定价和毛利,具有显著优势。
研发一个平台,就可以赋能千万商户——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的这种指数级放大的普惠效应,正是义乌块状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过程中所亟需的活力因子。
此外,借助数字技术的“火眼金睛”,也能尽窥义乌庞杂贸易体系的堂奥。
在全球数贸中心全面建成投用,尤其是各大数字巨头的技术资源接入后,有望铸就一爿坚实的数字底座,并在此基础上探索打造“世界义乌”商贸大模型,构建出“数据—算法—应用”协同创新的驱动体系。
这不仅将推动义乌的小商品贸易实现智能化升级,还有望基于强大算力和算法资源,深入梳理、分析、激活义乌已经和正在积累的海量数据资产,乃至将其转化为我国拓展国内国际市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路线图”“指南针”。
三
日前,《人民日报》刊发评论文章指出:“中国拥有全世界最完整的产业体系,超大市场的规模经济效应明显,成为全球创新技术最大的试验场。”
这道出了我国发展人工智能的主要优势。
前不久,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要求大力推进人工智能规模化商业化应用,充分发挥我国产业体系完备、市场规模大、应用场景丰富等优势,推动人工智能在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加快普及、深度融合,形成以创新带应用、以应用促创新的良性循环。
对此,国家发改委高技术司给出的政策解读意见中进一步指出,我国人工智能发展遵循场景驱动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变革迭代进行的特色演进路径。因此,必须以场景驱动和产业落地为发展初心,以技术持续创新支撑“人工智能+”行动加速落地,带动国家竞争力整体跃升。
在这个维度上,义乌的优势展现无遗。
“在全球数贸中心部署的数字技术能力,绝不仅仅是服务这一项目本身,而是将深度嵌入整个义乌的国际贸易体系,服务和赋能整条产业链、供应链的运转,推动整个义乌国际商贸城一至五区向第六代数字市场同步升级。”商城集团总经理包华表示。
这也意味着,义乌的海量交易数据、丰富应用场景,以及深度链接的全国乃至全球经济要素,能够最大程度地驱动人工智能及数字孪生技术的“深垂直”应用创新。尤其是“人、货、链、场”的扁平化、分散式布局,以及去中心化等特征,更是让义乌成为人工智能和数字技术由“虚”向实发展不可替代的试训场。
数字转型是义乌小商品贸易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义乌的产业结构是数字技术落地应用的理想“绿洲”。两者之间,可谓珠联璧合。
逶迤腾细浪,磅礴走泥丸。当前,以数据化、智能化为重要特征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正在全球范围内轰轰烈烈地掀开大幕。经济要素像非牛顿流体一般“稠密”,效率均匀、场景多元、链条完整、脉络深广,裹挟巨量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昼夜奔涌的义乌,正以锐意前行的姿态和脱胎换骨的决心,拥抱数字基因的全面植入,全力驱动贸易发展方式之变,为破解经济全球化瓶颈,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再立新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