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上交所网站,距9月19日厦门优迅芯片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优迅股份”)首发上会遭暂缓审议后不到一个月,优迅股份科创板IPO将于10月15日再次上会。
两次问询后,这家被称为国内“光通信电芯片龙头”的企业,正面临监管层对其控制权稳定性、经营可持续性和股份支付会计处理的严峻考验。
控制权隐忧:近10年无实际控制人
招股书显示,优迅股份专注于光通信前端收发电芯片的研发、设计与销售,产品涵盖光通信收发合一芯片、跨阻放大器芯片、限幅放大器芯片、激光驱动器芯片等,广泛应用于光模组(包括光收发组件、光模块和光终端)中,应用场景涵盖接入网、4G/5G/5G-A无线网络、数据中心、城域网和骨干网等领域。
优迅股份的控制权问题,是监管关注的问题之一。
上交所的第一轮问询显示,根据申报材料,优迅股份实际控制人经历两次变更,2003年2月至2013年1月期间实控人为Ping Xu,2013年1月至2022年11月,近十年公司无实际控制人,柯炳粦、柯腾隆自2022年11月至今为实控人,通过直接持股和控制持股平台合计控制公司27.13%表决权。然而,目前公司股权较为分散,无控股股东。
此外,根据招股书,若成功发行,柯炳粦、柯腾隆持股比例将被稀释至20.35%。这样的控制权结构,引发了市场对公司上市后控制权稳定性的担忧。
对于公司实际控制人控制权的问题,优迅股份回应上交所第一轮问询时称,柯炳粦与柯腾隆系父子关系,双方签署了一致行动协议,共同控制公司27.13%的表决权,从而被认定为实际控制人。2022年11月至2024年4月,公司股东会部分审议事项需经代表90%表决权股东或全体股东通过的过渡性安排,系为满足中小股东利益诉求,此期间柯炳粦、柯腾隆的提案均能获股东会通过,控制权未受限。
此外,优迅股份还表示,自2022年11月起,二人在董事会席位始终高于其他股东,公司整体变更为股份公司时董事提名人数增加,体现股东对其实际控制人地位的尊重,二人对董事会有重大影响,且除二人外其余董事不参与日常经营,公司关键人员及高管亦由二人提名并经董事会审议通过,二人可通过关键人事任命控制经营管理决策。综上,公司实际控制人认定依据充分,最近两年控制权清晰、稳定。
在优迅股份首发上会的公告中,上交所要求优迅股份结合实控人持股比例不高、实际控制公司时间较短、公司报告期多次股权变动、历史上股东之间存在的分歧等情况,说明公司实控人的控制权是否稳定,是否存在上市后控制权变更风险。
对此,海报新闻记者发函询问优迅股份,在股权相对分散的现状下,公司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以确保上市后控制结构的稳定,以及如何应对潜在的控制权争夺风险。截至发稿,未获有效回复。
业绩波动与毛利率下降
优迅股份的经营业绩也面临挑战。招股书显示,2022年、2023年、2024年,公司营收先从3.39亿元跌至3.13亿元,再反弹到4.11亿元;净利润也从8139.84万元跌至7208.35万元,再反弹至7786.64万元。
2025年上半年,公司营收2.38亿元,净利润达4695.88万元。
值得关注的是,优迅股份毛利率逐年下滑。2022年至2025年上半年,毛利率分别为55.26%、49.14%、46.75%、43.48%。这背后原因之一是公司对单一产品的高度依赖,招股书显示,公司产品光通信收发合一芯片贡献了超过八成的收入。
在上交所的第一轮问询中,要求公司结合各类细分产品单价、成本、毛利率变动情况及原因,以及产品结构、技术水平、市场竞争等影响,量化说明导致报告期内公司毛利率下滑的主要因素及未来变动趋势,相关风险是否充分披露。
优迅股份解释称,报告期内,公司收入及毛利主要来自光通信收发合一芯片、跨阻放大器芯片(TIA),毛利率下降主要系相关产品价格端、成本端的共同影响。此外,公司毛利率变动趋势与同行业上市公司不存在重大差异,部分年度变动趋势差异具有合理性。
对于毛利率未来变动趋势,优迅股份表示,报告期内,毛利率受地缘政治、市场供需、产品结构等多重因素影响。未来随着市场供需趋于平稳、人民币汇率趋于稳定,公司新产品规模出货带动采购成本下降等,预计未来成本呈下降趋势。同时,公司持续加大技术创新,未来随着公司新产品不断投入市场,预计毛利率持续大幅下降的概率较小,不会对公司造成重大不利影响。
随后,在优迅股份首发上会的公告中,上交所再次要求优迅股份结合产品结构、议价能力、市场开拓、主要产品验证及在手订单等情况,说明公司是否存在毛利率持续下滑风险,以及经营业绩的可持续性。
股份支付会计处理疑云
在首次上市委会议现场,上交所还重点关注了公司的股份支付会计处理问题。公司需说明报告期股份支付会计处理是否符合企业会计准则规定。
根据招股书披露,报告期内公司因股权激励确认的股份支付费用合计达到5651.75万元。但公司在会计处理上存在不一致之处:将2022年的股权激励确认股份支付费用3131.17万元确认为非经常性损益,而对于2024年至2025年上半年的同类费用,却未作同样处理。根据2023年12月修订的《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解释性公告第1号——非经常性损益》,一次性计入损益的股份支付费用属于非经常性损益。
这一会计处理的差异,引发对公司财务信息可靠性的质疑。
在采访函中,海报新闻记者也就此向优迅股份进行了提问,但未获有效回复。
此次IPO,优迅股份计划募资8.09亿元,较最初申报的8.89亿元减少约8000万元。募集资金拟主要用于“下一代接入网及高速数据中心电芯片开发及产业化项目”、“车载电芯片研发及产业化项目”以及“800G及以上光通信电芯片与硅光组件研发项目”,减少的8000万元原拟用于“补充流动资金”项目。
在即将到来的二次上会中,优迅股份将迎来怎样的结果?市场正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