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印发《对美船舶收取船舶特别港务费实施办法》(下称《办法》),决定将于2025年10月14日起对涉美船舶收取船舶特别港务费。
据期货日报记者了解,《办法》共十条,主要包括制定依据、收取范围、收取标准、收取主体、缴费航次、缴费要求、信息核实、违规处理、动态调整、解释部门和施行时间等内容,进一步明确了由中国建造的船舶、仅进入中国船厂修理的空载船舶,以及其他经认定予以豁免的船舶免予缴纳的具体规定。《办法》对船方或其代理人在船舶预抵中国港口前向海事管理机构通报信息等提出了具体要求。《办法》明确收取范围、标准和起讫时间等将视情动态调整。
2025年4月17日,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发布对中国海事、物流及造船业301调查措施,自2025年10月14日起,对中国公司拥有或运营的船舶、中国造船舶、中国籍船舶加收港口服务费。市场人士表示,此举严重违背了世贸组织规则和中美海运协定,对中美间海运贸易造成严重破坏。《办法》是维护中国产业、企业合法权益和国际航运公平竞争环境的正当举措。
同日,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回应“美对华造船等行业301调查限制措施落地”时表示,美方措施是典型单边主义、保护主义行为,严重违反世贸组织规则,违背《中美海运协定》平等互惠原则,赋予相关国家航运和造船企业不公平竞争优势,构成对中国航运、造船等产业的歧视性做法,严重损害中国相关产业利益。中方对此强烈不满,坚决反对,已于10月10日宣布将对涉及美国旗、美国造、美国公司拥有、参股或经营等美国元素的船舶收取特别港务费。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指出,美方措施不仅影响全球供应链稳定、大幅提高国际贸易成本,也会推高美国内通胀,损害美港口竞争力和就业,影响美自身供应链安全和韧性。美方产业界对此也有很多反对声音,充分显示出美方做法损人不利己,无益于自身造船业发展。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说,为进一步维护中国相关产业利益,中方有关部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外国制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海运条例》等有关规定,将部分协助、支持美方相关调查活动的企业列入反制清单,对美国及部分国家和企业危害我国航运、造船等相关产业安全发展利益的行为发起调查。在调查实施过程中,中方将秉承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开展执法和调查,充分保障各利害关系方权利。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强调,中方在相关问题上的立场是明确的、一贯的,打,奉陪到底;谈,大门敞开。中方敦促美方纠正错误做法,与中方相向而行,通过平等对话协商方式解决双方关切的问题。
为保障我国航运业、造船业及相关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和发展利益,交通运输部当日还发布了关于航运业、造船业及相关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和发展利益受影响情况调查的公告。该公告称,交通运输部将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对我国航运业、造船业和相关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和发展利益受美301调查影响或可能影响情况,相关企业、组织或个人是否存在实施、协助、支持美国在航运业、造船业及相关产业链供应链对我国采取歧视性限制措施的行为,及其他相关事项开展调查。后续根据调查情况适时出台相应措施。
“中方的反制措施与美方的措施,实施时间一致且收费标准基本相同。不过,从贸易流向和船舶类型来看,其产生的影响不尽相同。”中粮期货研究员塔林夫分析称,中国是世界大宗商品特别是油气的主要进口国及终端商品的主要出口国,而美国是世界主要终端商品的进口国和大宗商品特别是油气的主要出口国。基于此贸易格局,集运市场受美方措施的影响更大,而干散货和油气航运市场受中方反制措施的影响更大。不仅如此,实际上,中方的反制措施将会更大范围地影响美国资本控制的船队。
方正中期期货资深海运和宏观分析师陈臻认为,短期来看,上述美方措施与中方的反制措施会提高航司的运输成本和盈亏平衡线,但各大船东会通过换船、中转等方式规避港口费,初期可能只是周转效率下降,但也可能会增加转运成本和货损风险。长期来看,美国试图通过制裁中国航运业来实现“船舶制造业”回流。但是,造船业是劳动密集型行业,非常艰苦且风险较高,造船业回流美国的难度较大,更有可能是部分订单转移至日本和韩国。此外,港口费上涨还会导致商品到岸价格上升,最终这些成本可能会转嫁至美国消费者,从而导致美国经济通胀攀升,进而促使美联储放缓降息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