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公众保健意识不断提升,近年来针对健康焦虑的“神医”“神药”诈骗层出不穷,手段不断翻新,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和身心健康。
一盒成本几十元的保健品,经过“神医”包装和营销话术改造,竟能以数千元甚至上万元的价格卖给患者。记者近日调查发现,这种利用人们健康焦虑编织的骗局,已形成“包装-引流-变现”的完整产业链,破解这一乱象,需监管、企业、公众三方协同发力。同时,蚂蚁集团AQ推出的“AI拍图打假”等技术工具,正成为公众防范虚假健康信息的新助力。
陷阱重重:“神医”行骗套路多
近日,浙江省宁波市公安局通报了一起将普通保健品包装成“神药”的违法案件。8月3日,骗子冒充“国医大师助手”致电77岁的刘老太,利用其追求健康的心理建立联系,随后更有“国医大师”亲自来电,利用虚构的权威身份获取初步信任。所谓的“工作人员”添加刘老太微信后,通过每日嘘寒问暖、吹嘘“大师医术”和“名贵药材”,推销“国医大师”特制神药。最终,刘老太被对方话术“洗脑”,一共支付了7.2万元。
此后,“国医大师”失联,“工作人员”也不再回复消息。直到被群友告知这是一场骗局,刘老太才幡然醒悟,选择报警。“我吃了他们推荐的药,感觉没什么效果,之后也不敢再吃了。”刘老太告诉民警。
民警展开调查发现,这个诈骗团伙所销售的三种所谓“特制神药”,实际上均是每盒成本价低于28元的普通保健品,且这些药均为普通中成药,并不具备骗子所说的“抗癌、化解结节”的功效。“此案涉及全国上千名受害者,涉案金额高达千万元。”办案民警说。
刘老太的遭遇只是“神医”“神药”骗局的冰山一角。这类骗局利用患者的健康焦虑,通过虚假身份、伪造疗效等方式层层诱导,不但掏空受害者钱包,更危及他们的身心健康。
业内人士表示,这类骗局已形成完整产业链。上游是假冒伪劣产品生产商,中游是包装策划和推广团队,下游则是销售实施团队。当前,这些不法分子已从传统线下“会销”更多转向线上直播、微信群等隐蔽渠道。不法分子通过所谓的养生讲座、专家义诊等方式,将消费者从线下或短视频平台吸引至隐秘的直播间诱导消费,并采取播完即注销、解散群组等手段销毁证据、规避监管。
擦亮双眼:四招识破“神医”谎言
“‘神医’话术看似诱人,实则漏洞百出。”蚂蚁集团AI医疗总经理刘军伟等多位专业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给出了四招辨别方法,这些方法也与国家卫健委、市场监管总局等官方提示高度一致。
第一招:查资质——正规医生可溯源。
在我国,所有合法执业的医生,信息都会在国家卫健委或地方卫健委官网备案。公众只需登录“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政务服务平台”,通过医生执业注册信息查询,输入医师姓名和所在医疗机构,就能查到执业证书编号、执业范围等信息,查不到的基本就是“冒牌货”。记者实测发现,该平台查询流程仅需30秒,且信息会定时更新。
第二招:辨疗效——绝对化表述必是假。
“‘包治百病’‘100%治愈’‘无副作用’,只要出现这些词,不管是药品还是保健品,都可以判定为虚假宣传。”通过AQ关键词查询后,刘军伟说,今年5月发布的《医疗广告监管工作指南》再次明确,医疗广告不得含有治愈率、有效率以及绝对化用语;保健品更不能宣称治疗功效。
第三招:分品类——保健食品≠药品。
我国保健食品包装上会明确标注“蓝帽子”标志及批准文号,且说明书中仅能提及“有助于增强免疫力”“辅助改善记忆”等24种保健功能。“如果一款保健食品说能‘降血糖’‘治关节炎’,哪怕有‘蓝帽子’,也是违法宣传。”市场监管总局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第四招:看渠道——非正规渠道谨慎购买。
“‘神医’推荐的产品,多通过电话、微信、讲座等非正规渠道销售,既没有发票,也不提供售后。”北京金诉律师事务所主任王玉臣律师提醒说,正规药品需凭处方或需求在医院药房或有资质的药店购买,保健品也需通过正规商超、官方授权店销售,“无发票、不签合同的交易,基本很多都是陷阱”。
协同破局:多方筑牢健康防线
今年3月,江苏省公安厅发文提醒,要警惕“神医”“神药”等骗局,端正保健理念,树立安全思维,如果身体有基础疾病,要及时到正规医院看病,避免受骗。
专家表示,“神医”骗局屡禁不止,其核心是利用了公众的健康焦虑,且传播渠道不断翻新。治理这一乱象,需“全链条打击、多维度防范”。
在监管方面,要全链条打击,畅通维权渠道。今年以来,市场监管总局、国家卫健委等多部门密集开展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打击此类乱象。监管部门持续提醒公众,遇到“神医”“神药”骗局,可拨打12315举报虚假广告,通过“国家反诈中心App”或96110热线举报诈骗,涉及非法行医可向当地卫健部门投诉。
平台方进一步加强内容管理。目前,各大短视频平台已建立医疗健康内容审核机制,对于无资质且持续发布专业医疗内容的账号,平台需依法依约采取禁言、关闭账号等措施。
与此同时,一些企业也在通过技术赋能,助力阻断虚假信息传播。
今年8月,蚂蚁集团AQ推出的“AI拍图打假”等功能,正成为防范虚假健康信息的重要工具。“AQ依托自研医疗大模型,能实时识别‘神医’骗局相关内容,并作出专业提醒和医学建议。”刘军伟说,用户在社交平台或购物网站看到疑似虚假信息时,在AQ对话框输入内容或通过“拍一拍”“打电话”等功能,即可获取核查结果。此外,用户还可选择对应疾病的名医AI分身,进一步获取来自权威专科医生的回复。
“真正的健康来自科学诊疗、规律生活与理性判断,从来没有‘捷径’。”一位三甲医院主任医师告诉记者,不管是慢病管理还是日常养生,都应优先选择到正规的医疗机构就诊,“有健康问题应先问医生,而不是盲目相信‘神医’的花言巧语”。
专家表示,随着监管力度加大和公众防范意识提高,“神医”骗局的生存空间正在被压缩。根治这一顽疾仍需各方持续努力,既要严厉打击违法者,也要加强健康教育,引导公众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共同筑牢健康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