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起,卫生巾行业迎来一项关键变革——新版《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卫生要求》(GB 15979—2024)正式落地。这是自2002年旧国标发布以来,时隔22年的首次更新,标志着行业在安全与质量方面迈入新阶段。
新规实施三个月以来,市场是否已全面响应?消费者是否感知到变化?记者近日走访多家生产企业发现,在经历多轮质量风波后,行业正从生产标准到消费体验展开全链路升级。新国标成为这场变革的重要推力,却远非终点。
如今,围绕卫生巾安全与品质的公共讨论并未停歇。从社交平台上的“成分解密”到直播间里的“工厂探访”,消费者日益增长的知情需求正倒逼企业走向更极致的透明与专业。一场由标准牵引、市场驱动的行业进化,正在悄然发生。
信任危机下的行业自救
反复冲洗双手、穿戴好无菌防尘衣帽、经风淋室360度除尘……经过层层清洁工序,记者终于踏进了位于河南襄城县的优越集团卫生巾生产车间。车间内,一条条全自动化的生产线以每分钟1280片的速度高速运转,木浆等天然原料在生产线的一端被送入,经过精准投放高分子吸水因子、折叠成形、智能检测等数道精密工序,一片片质地柔软、洁净无菌的卫生巾高效诞生。
这不仅是生产场景,更是行业变革的缩影。
从2023年“散装卫生巾”引发热议,到2025年“315”行业安全事件,消费者对安全、舒适、环保的需求持续升级,与部分企业在标准漏洞中游走、躲避形成强烈反差。一次次质量风波,一场场“卫生巾打假”热潮,不断推动行业从标准到生产的全面升级。
“卫生巾国标的产品等级分为普通级和消毒级,消毒级要求0菌落,普通级卫生巾允许一定数量,生产环境至关重要。”优越集团供应链副总经理臧丽告诉上证报记者。在她身后,是一条全自动化的卫生巾生产线,每隔五分钟,质检员就会随机抽取两片产品进行拆解检测。
2024年7月,新版《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卫生标准》(GB15979-2024)正式发布,对原材料卫生、微生物检测提出更严格要求,明确禁用废弃或使用过的卫生用品作为原料,并禁止添加可迁移性荧光增白剂。新国标已于2025年7月1日正式实施。
但在此之前,卫生巾行业已经历了一场信任危机。“原来我的私处卫生用品和窗帘一个标准。”有消费者在社交媒体上吐槽道。据记者了解,卫生巾的pH值标准只能达到对C类纺织产品(非直接接触皮肤的纺织产品)的要求,这让许多消费者感到震惊。
“我们在两年前就意识到卫生巾产品在供应端存在品质落后于需求的问题。”爱慕健康相关负责人在接受上证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家以内衣为主业的企业,在2023年跨界推出了卫生巾产品,“遇到行业安全信任危机是偶然,但从贴身产品趋势判断看,也是必然。”
记者在走访中发现,多家企业早已开始自发提高产品标准。东方甄选在其卫生巾产品中设置了28道检测程序,比国标要求的17项多出了9项;爱慕健康则采用了“消毒级标准”,高于国家卫生标准;优越集团更是中国第一家被认证为抗菌卫生巾产业基地的企业。
“优越集团是全国为数不多拥有自己消毒车间的卫生巾生产企业,坚持不外包消毒。”臧丽自豪地说。在该企业的灭菌车间,大批打包成箱的产品被送入环氧乙烷灭菌车间,整个过程需要数十小时以上。“我们采用的环氧乙烷灭菌方式,其消毒方法与医疗器械消毒方法相同。”她表示。
透明化与成本控制的平衡之道
“买东方甄选卫生巾,是因为东方甄选敢公开检测报告。”有消费者在社交平台留言道。记者发现,透明化营销正在成为卫生巾行业的新趋势。
在东方甄选的卫生巾生产工厂,记者注意到10余个监控点位对生产过程进行全程监控。甚至在废料销毁车间也安装了监控设备,以防止废弃原料流入市场。“车间在销毁前它的重量是多少,销毁了以后重量是多少,也都需要进行核对的。”企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这种透明化做法与戴森销毁次品电机的理念如出一辙。然而,对生产企业来说,这意味着更高的成本投入。
“为了提升吸收速度,仅在纯棉部分增加的打孔工艺一项,就导致表层成本增加20%左右。”一家与东方甄选合作的生产工厂负责人透露。在双方合同中,东方甄选还加入多个明确规定,例如卫生巾长度只允许正偏差。
那么,企业如何在安全升级与价格普惠之间找到平衡?
“我们没有中间商赚差价,所以能够直接在工厂生产后通过快递发到用户手上,没有中间环节。我们也没有品牌的推广费用,直接把这部分费用让利给客户了。”东方甄选相关负责人解释道。
据行业调研数据显示,东方甄选卫生巾单片成本约0.7元(含新疆棉、加测致癌物等),售价0.99元,毛利率约29.3%,远低于行业45%的综合毛利率。
高毛利、低净利与卫生巾的渠道依赖有关。很多女性仍然保持即用即买的习惯,以致于卫生巾线下销售渠道相对分散。“自由点”品牌母公司百亚股份招股书曾显示,卫生巾经销商的加价幅度高达20%-30%。经过渠道层层加价,再加上营销推广的费用,卫生巾就成了一门薄利生意。
创新与差异化竞争之路
面对同质化竞争,各企业正在通过不同方式寻求突破。
技术创新是一条路径。东方甄选主打“吸水速度15秒”,远快于国际行业标准60秒;爱慕健康开发了甲壳素天然抑菌面层,结合新型芯体和辐照灭菌工艺,相关成果已申请国家发明专利;优越集团旗下河南舒莱在卫生巾行业累计拥有61项国家专利,其中跟抑菌相关的就有8项,且早在2012年,优越集团已参与卫生巾产品抑菌团标的拟定。
材料创新是另一条路径。苏菲的超薄0.1cm系列、高洁丝的空气感表层,薇尔的有机棉系列等产品让卫生巾具备了“科技感”。然而,卫生巾材料创新很容易被模仿。“从供应链技术来看,苏菲具备快速增加新疆棉比例的能力。”一位行业分析师解释道。
更为重要的是,一些企业开始重新思考品牌与消费者的关系。
“我们一直是‘听劝’的。”臧丽告诉记者,“比如我们的安睡裤产品,是全尺码的,供所有体型女生选择,这就是当时听取了消费者的声音。”
东方甄选也在采用类似策略。“我们会根据用户的反馈持续迭代产品。”该企业产品经理表示,“举一个我们前期关于隐私发货的例子,我们产品在上线第二天就已收到用户的反馈,希望隐私包装,我们当时就已经改了物流箱。”
这种用户导向的产品开发策略,正在改变传统的卫生巾行业生态。有行业报告显示,品牌忠诚用户,如年消费超500元的核心用户中,70%女性会因卫生巾体验,尝试同一品牌的其他个护产品。
未来之路:挑战与机遇并存
尽管卫生巾行业正在向更加安全、透明、创新的方向发展,但仍面临诸多挑战。
技术壁垒难以建立是一个明显问题。戴森电机专利保护期长达20年,而卫生巾材料创新很容易被模仿。比如苏菲就能快速跟进新疆棉——它的母公司日本尤妮佳集团早在2018年,就通过合资公司天津尤妮佳采购新疆棉,用于苏菲贵族棉等高端产品线。
成本压力是另一个挑战。想要产出差异化新品,稳定材料供应、技术打磨都要经历漫长的投入。护舒宝研发的液体卫生巾,采用了新型液体材料FlexFoamTM,从研发到面世耗费长达20年时间,成本投入共计约21亿元。如此规模的资金和周期,对中小品牌显然是巨大的挑战。
此外,行业还面临着标准执行不一的问题。“卫生巾和卫生巾护垫的全长偏差指标规定均为±4%,这就让许多品牌在产品尺寸上钻了空子。”一位业内人士透露。
尽管如此,卫生巾行业的发展前景依然令人期待。新国标的实施将推动行业整体质量提升;消费者安全意识的增强将倒逼企业更加注重产品质量;电商渠道的发展为新兴品牌提供了绕过传统渠道壁垒的机会。
“短期看,东方甄选类似‘卫生巾界的小米’,可称之为性价比颠覆者。长期看,只有在技术上形成戴森式的不可替代性,才可能重构卫生巾的千亿市场格局。”资深行业人士分析指出。
记者离开河南卫生巾生产工厂时,其自建的直播间里仍是热火朝天,主播细致讲解产品,屏幕里咨询声、下单提醒不断;而厂区门口,一辆辆满载产品的货车正准备出发,将这些小小的卫生巾送往不同城市的女性手中。
这个看似普通的日用品,承载着无数女性对健康生活的期望,也见证着一个行业在信任危机中的自我革新与超越。从材料安全到生产透明,从价格普惠到技术创新,卫生巾行业的变革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