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王文嫣)10月15日,核技术应用产业国际大会在成都召开。中国核能行业协会常务副理事长曹述栋表示,今年我国核技术应用产业规模预计将破万亿元大关。
曹述栋介绍,核技术正日益成为推动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关键引擎,其应用广度与深度持续拓展——从守护人类健康的精准医疗,到保障粮食安全的农业改良,再到驱动工业升级、环境治理、社会安全维护乃至深空探测,无不彰显其作为“隐形冠军”的独特价值。
过去十年,中国核技术应用产业迈入高速发展期。据初步统计,至2024年底,我国核技术应用产业规模已接近9000亿元人民币,年均增速保持在15%以上,预计2025年将突破万亿元大关。近年来,一批重大创新成果相继涌现:国产重离子治疗装置成功落地、全球首台相控阵CT及超大孔径立位螺旋CT问世、夹江建成亚洲最大放射源研发生产基地等,这些都标志着我国在高端医疗装备、放射性药物等关键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实现显著跃升。与此同时,核技术也成为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支撑。在辐照加工、先进制造、废水处理等方向,核技术凭借其高效、清洁的独特优势,有力助推绿色低碳转型——电子束处理废水技术已实现规模化应用,为全球环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
“这些成就的取得,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有力支持与全行业的共同奋斗。”曹述栋说,2024年,国家原子能机构联合十部委发布《核技术应用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系统推动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各地也积极依托区位优势,加速布局核技术应用产业集群——四川、浙江、甘肃等一批产业园区拔地而起,逐步形成集聚发展新格局。尤为值得一提的是,今年9月12日,我国首部原子能法经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核技术应用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首次以法律形式得以明确,这必将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强法治保障与发展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