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新修订的《反不正当竞争法》将正式实施,物业服务等行业中愈演愈烈的低价竞争行为成为重点规范对象。现实中,此类恶性竞争已不容忽视。以武汉为例,当前已有百余个小区宣布下调物业费,最高降幅达50%。当部分企业仍在价格战中内卷不休,我们更应清醒认识到,物业服务的真正出路,不在“价格竞争”,而在“服务提升”。
“价格竞争”如同一颗糖衣炮弹,看似实惠,却后患无穷。这种不可持续的商业逻辑,注定无法赢得业主的长久信任。物业服务企业不是慈善机构,为了在低价竞争中维持利润,只能在人员配置、日常维护等方面“偷工减料”。楼道灯坏了无人修、垃圾堆积无人清、门岗形同虚设,这些被压缩的成本,最终都将转化为业主下降的生活品质。更糟的是,一旦陷入“降价—降质—再降价”的恶性循环,便成了“羊毛出在羊身上”的零和博弈。业主花钱买气受,物业赔本赚吆喝,在这场价格战中,没有真正的赢家。
当“价格竞争”此路不通,“服务提升”便成为物业行业的必然出路。“你把业主放心上,业主把你捧手上”,唯有把服务做到业主心坎里,物业服务企业才能真正赢得信任、站稳市场。如今的小区物业管理,早已跨越了看门扫地修水电的传统阶段。业主真正期待的不仅是基础服务的保障,更是覆盖衣食住行、娱乐教育、医疗关怀等多维度的精细化生活体验。比如老人下楼有人搀扶,孩子放学有人看顾,快递到家有人代管。那些在服务上用心的物业服务企业,正逐步构建起以服务赢得信任、以信任促进共建的良性生态。服务真正温暖生活,物业与业主便不再是冰冷的合同双方,而是共建美好家园的同行伙伴。
实现从“价格战”到“服务战”的转型,物业服务企业必须回归“一分钱一分货”这一朴素的商业逻辑。物业服务本质上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其价值最终要由业主这个“买方”来认可。首先要让服务承诺“明明白白”,将模糊的口头承诺转化为具体可见的硬性指标,让服务质量可衡量、可监督。其次要做到“质价相符”,用实实在在的服务品质,证明物业服务价格的合理性。与此同时,还要持续“精耕细作”,通过专业化人才培养和服务创新,持续改善业主的居住体验。“好服务值得好价钱”,业主因满意而自愿为优质服务付费,物业服务企业便有了“金字招牌”,物业行业也会步入健康发展新阶段。
价格竞争终有底线,服务提升永无止境。物业服务关乎千家万户的幸福感,唯有以专业赢得信任,以诚意换得认可,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当物业服务真正从“价廉”走向“物美”,受益的不仅是业主与物业服务企业,更是我们共同向往的美好生活家园。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陈前(武汉长江新区“江小豚”团队)
责编:詹蔷
【责任编辑:杨虹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