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团在晋江、绍兴等7个城市试点上线骑手评价用户和骑手屏蔽用户功能,在订单结束后的48小时内,骑手可在订单页评价用户(支持匿名评价),并赋予骑手屏蔽用户的权限;设置后365天之内不会接到该用户的订单。
长期以来,骑手与顾客之间的冲突事件屡见不鲜。在以往的外卖配送的服务场景中,只有顾客能对骑手进行评价、投诉或者“拉黑”,而骑手面对个别顾客的恶意差评、无理辱骂时,缺乏有效的应对手段,因此无形中助长了少数顾客滥用权力的行为。如今美团试点的“双向评价”,给予了骑手一定的“反制”能力,让骑手有了说“不”的底气,同时也向用户传递着信号:尊重是相互的,良好的服务体验需要双方共同努力、维护。
有人担心,这是否会导致骑手“挑肥拣瘦”,管控严格的办公区、老旧小区无电梯用户的权益会不会因被“拉黑”而受损?从功能设计来看,平台机制具有一定审慎性和平衡性,骑手需要提交相关证据通过审核后方可生效,且系统限制骑手最多同时屏蔽两名用户。当然,这一权益保障能否从试点,制度化、常态化推广向全国,如何建立更科学的双向体系,既能约束不当行为、又不激化矛盾,这都还需要平台持续探索。但我们看到,平台正在努力兼顾消费者权益和劳动者职业体验,寻找商业效率与人文关怀之间的平衡。只有当平台上的每一个参与者都能获得应有的尊重和保障,这个生态才能健康持久地发展。
当前,我国在各平台注册的外卖骑手已超千万,成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劳动权益保障也被逐步提上日程。从取消超时扣款、缴纳职伤险,到优化防疲劳措施、扩大大病关怀范围,再到如今的骑手“拉黑”用户功能,骑手的劳动尊严正在变得更有保障,平等的话语权,正在纸面书写。
骑手“拉黑权”虽是一个微小的功能试点,却是保障数字时代劳动者权益的一大步。“劳动有价,尊严无价”,我们期待看到更多平台“学起来”,在快递、网约车、家政服务等领域也能推出类似的权益平衡机制,共同构建一个更加公平、健康、可持续的新兴劳动关系生态,让技术进步真正惠及每一位参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