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进入最后一个季度,成都迅速切换“冲刺模式”,一边通过“熊猫消费节”等节庆活动推高消费热度,一边推进重大产业化项目提速建设。这也成为四川“攻坚四季度”的直观体现。
10月13日,“万千气象看四川”四季度集中采访活动启动,中央在川媒体和省市主流媒体前往成都等地,深入一线探访“抓项目促投资”最新进展。《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现场了解到,不论是康弘药业基因药物生产基地冲刺明年一季度投产、一汽-大众捷达品牌加速智造升级,还是成都百联奥特莱斯项目打造文商旅融合的超级IP,都将为成都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注入新的活力。
推进“建圈强链” 专班服务助力重点项目早开工、早建成
10月13日上午,成都火车站扩能改造工程现场,高耸的塔吊正有序运转。《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现场获悉,改造后,成都站站场规模10台18线,预计2027年与成渝中线高铁同步开通,将整合高铁、市域铁路、地铁(1号线、7号线和18号线)、公交等交通方式,实现“立体交叉零换乘”。
“目前我们处于第三阶段施工,主要施工9至18道站房基础及结构,成都站扩能改造工程已完成整体进度的60%以上。”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客站建设指挥部副指挥长聂兆希表示,扩能改造工程现场目前有1500人以上施工,同时投入超30台大型机械,明年春节期间,第三阶段工程将初具雏形。
随着这些重点基础设施项目以及产业化项目加快推进,成都项目投资规模增长明显。
数据显示,今年1—8月,成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3.3%,其中第二产业投资增长21.3%。重大产业化项目支撑尤为强劲。前8月全市引进重大产业化项目573个,同比增长93.58%;协议总投资5115.8亿元,同比增长23.06%。
这背后离不开“建圈强链”的牵引。不久前,成都举行重点产业链建设工作推进会强调,大力推动产业链从“链的聚势”到“群的跃升”,挺起省会城市、经济大市的产业“硬脊梁”。其中包括推动软件和信息服务、文化旅游加快形成万亿级产业链,集成电路、新型显示、生物医药、银发经济四条产业链突破千亿元等。
“我们基地是8月29日完成竣工验收,预计在2026年一季度正式投产,将成为中国西南地区首家满足中国和美国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质量标准的基因药物生产基地。”在项目建设现场,康弘药业首席科学家谢清在接受包括《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内的媒体采访时表示。
这一总投资超8000万元的基因药物生产基地,占地38亩,于2025年2月7日启动建设,从开工到验收仅用时半年多,设计年产能为10万支。谢清表示,在该基地建设过程中,相关部门组建服务专班,仅用1个月时间就将报批报建手续全部办完,确保了项目早开工、早建成。
推进文商旅体融合热门景区周边配套打造“旗舰奥莱”
据成都市商务局披露,行业监测数据显示,今年国庆中秋假期,全市线上线下消费合计871.9亿元,同比增长10.8%。
亮眼数据背后,重点商圈载体建设和文商旅体融合发展起到重要牵引作用。比如,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等热门景区连续多日接近游客接待量上限,带来庞大的消费客流。
“成都百联奥莱项目是今年3月签订投资协议,4月拿地,预计10月下旬正式动工,2027年4月底前建成开业。”百联奥特莱斯购物广场有限公司总经理周全表示,得益于紧邻千万客流的熊猫基地,这一项目在定位上大幅提高休闲娱乐、文创板块的占比,是一个文商旅高度融合的“3.0版旗舰奥莱”,预计将引入近3000个国内外知名连锁品牌,同时挖掘更多具有浓郁巴蜀特色的餐饮品牌。
“我们这个项目落地的核心,就是要解决一个痛点。我们一直在说熊猫基地一年有1000万左右的客流量,但是整个消费的转化不够。可能在熊猫基地游览三四个小时,然后很快就离开了。”在成都熊猫基地旁的成都百联奥特莱斯项目现场,成都市熊猫国际旅游度假区党工委委员丁照睿表示,整个商业的大门跟熊猫基地是对应的,未来包括花花等熊猫形象也会植入到项目本身,开发一些熊猫IP的旗舰店,提供更丰富的产品。
他透露,2022年熊猫IP开发的产品大概只有一两百款,而现在有八九百款,销售额也从2000万元左右上升到1.2亿元左右,未来依托百联奥莱落地以及其招引的国际品牌,可能会做更多熊猫IP的定制款。
当前,成都正大力推进文商旅体深度融合,加快建设世界文化旅游名城和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在此背景下,打造全国首个熊猫主题文商旅融合新地标,不仅有助于填补熊猫基地周边高品质商业配套的空白,更有望辐射成都北部及德阳、绵阳等周边地区,覆盖约3000万消费人群,成为推动成都北中轴商圈升级、促进消费能级提升的重要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