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10-15 20:18:01 股吧网页版
北上拓展新“吉”遇 优强企业聚长春
来源:上海证券报

  金秋十月,北国春城“新”潮涌动。10月11日至12日,由上海证券报与长春新区管委会共同主办的“优强企业走进长春新区”活动举行,20余家全国知名上市公司、细分领域优强企业及金融投资机构的负责人齐聚长春,通过实地调研与座谈交流,感受黑土地上涌动的创新脉动与产业活力,共探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新机遇。

  当前,正值“十四五”规划收官与“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的关键节点,推动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面临新的重大机遇。立足这一背景,上海证券报聚焦长春新区“补链、强链、延链”的产业发展需求,定向邀请了生物医药、新材料、金融投资等领域的负责人走进长春新区,旨在通过“政媒企”协同发力,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长春新区是2016年国务院批复的第17个国家级新区,也是吉林省唯一的国家级新区,肩负着国家赋予的创新经济发展示范区、新一轮东北振兴重要引擎、图们江合作开发重要平台和体制机制改革先行区的重大使命。全区聚焦先进装备制造、医药健康、光电信息三大主导产业,同步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近年来跑出了高质量发展的“新区速度”。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长春新区GDP增长6.4%、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7%。新质生产力加快培育,规上高技术制造业产值增速20.2%,医药健康、光电信息产业分别增长16.5%、15.4%,成为带动省、市经济发展的“核心引擎”。

  为直观感受长春新区的创新发展活力,考察团在活动期间实地走访了长春新质生产力促进中心、长光卫星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和长春新区规划展览馆,从多维度了解长春新区在培育新质生产力、构建创新生态、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精准孵化等方面的实践成果。

  在长春新质生产力促进中心,嘉宾们通过实地考察交流,直观感受长春新区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创新实践;在吉林省首家“独角兽企业”、国内首家全产业链商业遥感卫星公司——长光卫星,考察团实地观摩了“吉林一号”卫星星座的现代化生产线;在长春新区规划展览馆,嘉宾们全面参观考察了新区的产业布局、重点企业及产品等,深入了解长春新区产业发展的核心方向与潜力。

  “老工业基地的创新活力让人耳目一新。”多位企业家表示,长春新区在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和营商环境等方面的创新发展成果让人印象深刻。带着实地调研的切身感受,与会嘉宾在10月12日上午的主题交流会上展开深入探讨。

  长春市委副书记、长春新区党工委书记闻然在交流会上详细介绍了长春新区的产业优势、创新生态与投资机遇。他表示,长春新区以实业立区、科技强区、人才兴区为内核,围绕“9+1”产业链精准发力,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加速崛起,未来产业蓄势待发,在产业培育与创新突破中,创下多个领域的“首次”“唯一”“第一”。

  经过近10年快速发展,全区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870户,专精特新企业增长至639户,吉林省首批雏鹰、瞪羚企业中长春新区占比1/3。当前,全区正深度融入全省产业发展格局及全市“3转4强7新”现代化产业体系,锚定“四新”产业赛道,全力推动永春生物医药城与北湖未来科学城“双城”建设,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打造新质生产力集聚区。

  “这里既有老工业基地的扎实底盘,又有国家级新区的创新活力。诚挚邀请企业家、科学家、投资家走进新区、投资新区、创业新区,与我们携手开创事业发展的新天地。”闻然向与会嘉宾发出邀请并承诺,长春新区将以最大的诚意、最优的环境、最高效的服务,让企业家在新区安心经营、放心投资、舒心发展。

  “长春科教资源丰富、产业基础扎实、科创潜力巨大,是一片充满机遇的发展热土。”上海证券报社党委书记、董事长叶国标表示,作为新华社直属机构和中国资本市场权威主流媒体,上海证券报30余年来深耕资本市场,持续打造开放、服务、分享、共赢的资本市场综合性服务平台,整合各方优质资源,为地方政府、资本市场和市场各主体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下一步,上海证券报将继续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依托自身的网络、渠道、信息、人才和平台等优势,从品牌传播、价值提升、资源对接、服务赋能等方面,多维度推动跨区域产业合作,为长春新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融合发展、经济高质量增长乃至东北全面振兴贡献“上证力量”。

  互动交流环节,20余位企业家及金融机构代表结合自身业务布局与考察感受先后发言,就产业合作契合点深入交流,畅谈合作意向与发展思路。

  作为扎根长春十年的“半个本地人”,楚天科技董事长唐岳一开口便带着对这片土地的熟稔与认可。“我不做药,但为做药的企业家服务,今天自发做一回长春的宣传员。”他表示,楚天科技专注于医药装备与医药工艺研究,而其旗下位于长春的全资子公司楚天华通,更是当地优良营商环境的直接受益者。

  “2015年我收购这家企业时,它年产值才不到2亿元,如今已翻了十倍以上,在饮用水处理设备领域稳居国内前列。”唐岳的话语里满是感慨,他特别提到企业在长春市卡伦湖医药产业园扩产后的发展:“这里不仅有优美的环境,更有实打实的支持。从当地政府的主动对接,到政策落地的高效便捷,这样的高速成长,正是长春优越营商环境的有力证明,打破了‘投资不过山海关’的旧观念。”

  他将长春的优势总结为五点:一是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与整体优质的营商环境;二是雄厚且位居全国前列的医药产业基础,特别是生物医药领域;三是强大的高等教育与科研实力,是“工程师红利”的重要源泉;四是雄厚的制造业根基;五是当前长春是东北发展最快的城市,充满欣欣向荣的景象。

  太龙药业董事长王荣涛介绍,作为一家运营30余年的上市药企,公司主要聚焦药品制剂、中药饮片、药品研发服务和药品药材流通等业务,目前已形成“郑州总部+浙江饮片基地+北京研发服务中心”的布局。近年公司还与控股股东方联合设立了医药产业基金,将持续聚焦医药大健康产业深度挖掘潜在商业机会。

  “长春是重工业的摇篮,也是红色基因的发源地之一,如果这座城市有颜色,那一定是中国红。”王荣涛从对长春的特殊印象切入,表达了对这座城市的敬意。他提到,长春智慧法务区作为全国首家以“智慧”为特色的法务区,有力保障了营商环境。此外,这里拥有良好的中药材种植加工产业链条件。下一步,公司拟在该领域的业务延伸、转型升级和产业链对接上与长春新区深度沟通,寻找合作契合点。

  首药控股董事长李文军在交流会现场分享了对中国创新药发展的观察,并着重谈了对营商环境的看法。在他看来,中国创新药的突破离不开几大支撑:强大的市场、先进的制造业体系、高效的体制管理和完备的人才供给。随着中国民营经济促进法的出台,民营企业的“硬环境”大为改善。谈及长春,这里优越的自然环境、浓厚的创新文化,让他对这片土地充满好感:“长春新区是创新创业的沃土,未来值得深入探索合作。”

  “长春我来过三次,和这片土地缘分不浅。”承一化学董事长张惠明开场便道出了与长春的深厚缘分。他介绍,公司主要从事生物基材料制造、涂料制造,目前已在全国多个地区布局。此外,公司与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也已开展合作。

  他坦言,新材料推广面临理论认知、检测方法、热工计算方法的三大挑战,而破局关键在于“找到一个试点”。为此,他向长春抛出合作的橄榄枝:“下一步就是要做地方的标准”。希望长春能凭借其雄厚实力,组织专家进行新材料认证,制定地方技术标准,通过市场化手段搭建应用场景,将这一革命性建材产业辐射整个东北乃至更广阔市场。

  “虽然是第一次深入走进长春,但和这里的缘分,早在二十多年前就种下了。”太力科技董事长石正兵分享道,与他共同奋斗二十余载的重要伙伴就出生在长春这片土地。同时,公司的总工程师、多位核心技术人员均毕业于吉林大学、长春理工大学。“这条坚实的人才纽带,让我对长春倍感亲切。”石正兵表示,通过此次实地考察,他更直观地感受到这里雄厚的产业基础与充满活力的创新生态。

  他介绍,太力科技专注新材料研发应用,今年5月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致力于打造“中国纳米材料第一股”。谈及合作方向,他直言长春不仅具备雄厚的科研底蕴和人才资源,更在光电信息、生物基材料、高分子化学等细分领域形成集群优势,与太力目前聚焦的“纳米新材料与高端防护”研发方向高度契合。他进一步提出,希望未来可与长春新区优秀企业及科研机构建立紧密联系,探索新型合作模式,共同促进新材料产业发展。

  “我10年前来过长春,这次再来感觉是翻天覆地的变化。”纽沃德新材料公司董事长潘长铭介绍,公司是一家集气凝胶新材料研发、制造、销售和服务于一体的现代化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基于此,他提出希望有机会在长春进行产业落地。此外,他还表达了帮助企业降低成本的意愿,“希望能为咱们当地的制药相关产业提供服务,助力企业进行节能改造,比如实现节能20%到30%甚至更高,帮助企业缓解成本压力,为低碳发展贡献力量。”

  “作为中石油控股的央企信托,我们已不是传统信托,而是聚焦实体经济的‘能源金融服务商’。”昆仑信托董事长王峥嵘表示,公司致力于助力新材料企业的建设发展。同时,昆仑信托可发挥桥梁作用,利用信托金融工具的制度优势,促进化工及新材料企业与中石油相关企业建立对接合作。

  他进一步表示,将充分发挥昆仑信托自身优势,深入挖掘长春新区尤其是长春北湖精细化工新材料产业示范园在产业发展、科技创新等方面的投融资需求,为区域产业高质量发展探寻金融合作新路径,以金融活水赋能实体经济。

  首次到访长春的唯赛勃总经理袁念慈对长春新区产业链协同能力印象深刻。他介绍,公司自2001年创立起研发并生产包括反渗透及纳滤膜系列产品、膜元件压力容器、复合材料压力罐等,是国内少数同时开展三大类产品研发及规模化生产的企业。“我希望能在长春新区寻找投资或战略联盟等合作机会,为本地产业发展赋能。”袁念慈说。

  江苏美通制药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凤喜介绍,公司是一家综合性制药企业,主打产品包括复合乳酸菌原料及其复合乳酸菌肠溶胶囊、雷公藤多苷原料及其制剂、酒石酸美托洛尔片、银杏叶片等。他表示,参加此次活动主要想通过考察交流,与长春新区在医药领域进一步探索合作机会。

  玉禾田副总裁李佳璐在发言中介绍,公司始创于1997年,是中国环卫领域最早参与市场化改革的民营企业。目前公司拥有10万余名员工,业务涵盖市政环卫、物业管理、园林绿化、垃圾分类等十三大业务板块。“我们非常希望能有机会将玉禾田在智慧环卫领域的技术积累和实践经验服务于长春新区,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助力打造北方智慧城市管理新标杆。”李佳璐说。

  中核钛白董事宁佩佩表示,公司是我国较早全套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关键设备的年产万吨级以上的高档金红石型钛白粉生产企业,产品广泛用于涂料、塑料、橡胶、油墨、造纸等领域。作为一家传统化工上市企业,公司正通过“硫-磷-铁-钛-锂”资源耦合循环利用,走出一条绿色、科学发展之路。近年来,公司通过内生增长与外延并购双轮驱动发展战略谋求转型与新发展,着力打造钛化工、磷化工、资源以及新能源材料四大业务板块,期待与长春新区进一步探索合作机会。

  苏商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第三集团董事局主席姚薇在发言中介绍,苏商集团已深度参与中国1000余座城市、3000多个园区的基础设施投资、建设与运营工作。她表示,长春新区清晰的产业布局与优良的营商环境极具吸引力。未来,集团期待与新区及相关企业深化合作,充分发挥世界500强的品牌与“资源、智慧、资本”优势,在基础设施建设、绿色产业升级等领域积极贡献苏商力量,切实实现“与城市共成长,与伙伴共奋进”的发展目标。

  “和我们很多同仁一样,我也是第一次到长春。”杉杉医疗投资管理(上海)有限公司副总裁徐斌开场谈到,作为杉杉控股旗下的医疗版块运营管理平台,公司以投资、新建高品质医疗服务机构为主,专注连锁重症康复护理。他认为,与许多城市情况相同,长春也面临人口老龄化问题。杉杉医疗擅长连锁重症康复和护理,他希望在长春新区布局机构,为本地百姓和引入人才的健康保驾护航,并相信在新区友好的营商环境下能找到落地机会。

  “就在8月31号,我们已正式向香港联交所递交了上市申请。”甫康生物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黄慧介绍,公司专注于开发癌症相关疾病治疗领域的突破性疗法,同时兼顾针对病毒和衰老疾病领域创新药物的开发及商业化,致力于成为一家以开发突破性疗法为愿景、高效率创新为驱动的商业化阶段生物医药企业。

  此次作为长春的“第二故乡人”回归,黄慧希望借助长春雄厚的科研与临床资源,加速公司产品线的落地与升级,一起打造高质量发展集聚区。另一方面,希望与吉林银行等机构联合设立产业并购基金,围绕产业链上下游进行投资整合,吸引优质项目落户新区。双方互相赋能,共同成长,助力甫康生物再上一个新台阶。

  “此前虽然在长春没有布局,但通过此次活动来到长春新区,这里的产业活力和发展潜力等令人印象非常深刻。”中保投资董事会秘书徐璞在座谈中介绍,公司是2015年经国务院批复设立的国家级保险投资平台,在管规模达3400亿元。他坦言公司是上证报“寻找同行者”活动的“受益人”,曾通过该平台发现并投资了一家优质企业,获得可观回报。他进一步表示,希望后续能与长春新区深度对接,积极探索未来的投资合作机会。

  河南国土赛领城发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博恒在座谈中分享了他的投资理念,并表示曾随上证报在多地挖掘优质投资机会。而此次通过对长春新区的实地考察与深度交流,他对新区的投资潜力给予高度认可,并提出具体合作计划:未来将参与新区优秀企业认购,在挖掘优质标的、寻求框架合作的同时,围绕新区“9+1”产业链布局,进一步探索并购与投资领域的合作空间。

  “我本身也是吉林人,公司曾投资过吉林的本地企业,包括一些校友企业。”北京久银投资公司总裁助理胡广生介绍,公司是一家从事私募基金管理的金融机构,投资赛道聚焦生物医药、新材料、数字经济等。目前管理基金规模超200亿元,是国内实现在全国股转系统上市的少数几家资产管理公司之一。他进一步表示,接下来希望与长春新区在相关领域进行深入对接,通过“资本+项目”模式探索合作机会,助力家乡发展。

  汇通控股大连公司总经理文宝介绍,企业主营业务为汽车造型部件、汽车声学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以及汽车车轮的总成分装业务,今年3月在上交所上市。“2023年公司在大连建厂后,很快实现效益爬坡。”他进一步表示,希望以此次活动为纽带,与长春新区建立深度合作,依托本地雄厚的汽车产业基础融入产业链,为区域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持续贡献力量。

  青矩技术副总经理兼东北大区总经理李刚森介绍,公司是北交所上市的工程项目管理科技服务和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领军企业,十余年蝉联工程造价咨询行业全国前三甲。他表示长春新区拥有优秀的营商环境,欢迎广大企业在长春投资兴业时,选择青矩技术提供全过程的工程咨询服务,为项目快速经济落地保驾护航。

  “电视剧《繁花》中的外滩27号,就是我们集团的前身东方国际集团。”上海纺织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科创中心副主任金平良介绍,公司聚焦于绿色双碳、智能化的高性能纤维开发,已在航空航天、环保过滤、海洋工程等领域广泛应用。基于与吉林化纤多年的良好合作基础,他希望通过高性能纤维这根“丝”,为长春新区的产业之路注入更强大的科技基因。

  浙商证券长春生态大街证券营业部负责人李伫山介绍,公司背靠浙江交投集团,2017年上市。作为浙江省属券商,公司将充分利用浙江省的资金与产业优势,服务于长春的上市公司及拟上市公司,在其上下游资源整合、并购重组中发挥作用,助力区域发展。

  多位与会嘉宾表示,长春新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蕴含着丰富的投资机会。后续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进一步深入考察对接,找准合作切入点,与长春新区携手,共同探寻合作新机遇,共谋创新发展新路径。

  上海证券报1991年7月1日由上海证券交易所创办,1995年开始由新华社主管主办,是新中国第一份提供权威金融证券专业资讯的全国性财经日报,也是中国证监会法定证券市场信息披露媒体,既拥有专业性、市场性、服务性的优秀基因,又拥有讲政治、讲党性、讲大局的红色基因。

  经过34年发展,现已形成包括上证报、中国证券网、上证App、上证音视频、上证微信微博等平台在内的全媒体矩阵。上证报追求政治品德、新闻品格、专业品位、服务品质、一流品牌的有机统一,积极履行资本市场喉舌、耳目、智库职能,是中央政策权威的解读者、市场秩序公正的维护者、投资者权益坚定的守望者、行业声音可靠的传播者。

  上证报既是以权威、专业、价值为宗旨的全媒体财经机构,又是以开放、分享、共赢为目标的资本市场服务平台,既要服务地方“双招双引”和高质量发展需求,又要成为资本市场各主体的参谋助手,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协助其捕捉商机、获取资源、占据要津、健康发展。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