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上海10月15日电(葛佳明)10月15日,受美联储降息预期提振,黄金持续拉升,关于贵金属投资的讨论热情不减,“越涨越买”的市场情绪依然高涨。国际金价持续攀升,伦敦现货黄金日内上涨超每盎司50美元,史上首次突破每盎司4200美元关口,再度创下历史新高,今年迄今涨幅已达60%。
面对金价的快速上涨和剧烈波动,近期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农业银行以及招商银行等多家银行相继对黄金积存金和代理贵金属交易业务启动调整,通过提高投资门槛、调整交易规则等方式强化风险防控。
兴业研究首席商品研究员付晓芸对新华财经表示,黄金经过一个多月的快速上涨,估值和技术指标都已经超买,尽管黄金长期趋势依然看好,但仍然建议投资者理性看待,不追涨杀跌。华安基金指数与量化投资部基金经理助理、首席黄金研究员周泓灏也表示,目前黄金期权隐含波动率较高,反映交易风险提升,建议投资者短期不盲目追高,坚持稳健投资理念。
多家银行紧急调高贵金属购入门槛
自8月以来,黄金开启新一轮涨势,不断刷新历史高位,但在一路“高歌猛进”的金价面前,仍有不少投资者跃跃欲试,选择继续“入市”。
近期,包括工商银行、建设银行、招商银行等多家银行均发布了贵金属业务市场风险提示的公告,提示近期国内外贵金属价格波动加剧,市场风险提升,建议客户提高贵金属业务的风险防范意识,合理控制仓位,及时关注持仓情况和保证金余额变化情况,理性投资。
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和宁波银行也对积存金业务进行了调整。10月14日,中国银行宣布自10月15日起按金额购买积存金产品或创建积存定投计划时,最小购买金额由850元调整为950元,追加购买金额维持200元整数倍不变。
10月11日,工商银行则发布公告称,自10月13日起,将行内如意金积存业务最低投资额(即积存起点金额)由850元上调至1000元。宁波银行也在10月9日表示,由于近期国内金价波动较大,自10月11日起将积存金起购金额由900元调整为1000元。
兴业银行则于9月22日发布公告称,计划调整积存金活期及普通定期业务按金额购买方式的购买起点金额,按金额交易时,单次购买、新增定投购买起点由人民币900元起调整为人民币1000元起。兴业银行还表示,受国际宏观经济环境、地缘政治等因素影响,黄金价格波动加大,后续兴业银行将根据黄金市场情况适时对积存金活期、普通定期业务买卖交易点差、起购金额进行调整,建议客户保持对黄金市场和价格走势的关注,合理控制仓位。
新华财经统计发现,本次积存金业务调整已是2025年以来的第三轮积存金调整,这也创下了单一年份调整次数最多的纪录,多家银行将积存金起购点从650元调整至950元以上。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金银分会副秘书长、山东招金金银精炼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梁永慧对新华财经表示,多家银行近期密集发布风险提示,并陆续上调积存金产品的起存门槛,主要基于风险控制考虑,具体可以从三方面看。
一是黄金短期快速上涨后积累回调风险。技术层面,黄金上涨吸引跟风投机资金涌入,已进入超买状态,若基本面避险情绪缓和,如美国政府重启运作、关税缓和,叠加获利盘离场,可能引发抛售行情,加剧黄金波动,追涨者易陷入亏损风险。
二是积存金业务本身的风险管理要求。黄金价格上涨之后,本身产品价值增加,起存门槛低导致金价波动加剧导致投资者亏损风险上升,银行无法管控产品价值风险,也不利于投资者的风险管理,因此银行上调积存金起存门槛,一方面提高门槛可以筛选风险承受能力较强的客户,另一方面防范自身流动性风险,避免在市场剧烈波动时面临产品价值亏空压力。
三是流动性风险。积存金虽支持赎回或兑换实物黄金,但仍存在流动性风险。金价大幅波动时,投资者若集中赎回,银行可能因黄金储备不足、资金调度困难,面临短期流动性压力。
梁永慧表示,对于积存金投资而言,投资者需明确自身财务状态,利用闲余资金适度参与,并密切关注地缘政治、美联储政策等关键变量,可通过定投等方式平滑成本,避免受短期波动影响。
黄金还能买吗?
尽管近期贵金属市场呈现大幅波动,但市场仍对贵金属后续走势持乐观态度。周泓灏认为,8月黄金上涨背后包括9月美联储开启降息周期、美国政府停摆、关税扰动等,目前上述因素在资产价格中已有较为充分的体现。
周泓灏表示,通过观察根据沪金波动率指标(沪金主力平值IV指标),本轮黄金交易的波动率已经达到较高水平,历史上与2024年4月18日、2024年10月30日、2025年4月类似,数值均超过20。反映黄金交易风险提升,需要关注交易的短期风险。
付晓芸称,当前黄金各指标显示的买卖信号存在分歧(存在分歧并不代表黄金不会出现调整,只是确定性不高),当前建议低位建仓多头持有,但不追涨。
中信建投期货贵金属首席分析师王彦青接受新华财经采访时表示,贵金属在8月开启的新一轮涨势由美联储降息预期强化而触发,进入9月后逐渐转向长线利多因素,即美元信用的进一步下降。当前贵金属长牛行情正持续演绎,在长期利多的环境中,短期支撑因素并不一定充分,投资者应更为重视长线支撑逻辑。
“国际环境的进一步变化可能才是贵金属上涨的核心推手。”王彦青表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在持续演进,美元的中心货币地位正在遭受挑战,美国政府债务负担高企、地缘政治风险加大、“逆全球化”带来的通胀风险,均有望继续支撑贵金属的长牛行情。
周泓灏也认为,从长期看,2025年第四季度降息周期有望延续,全球央行维持购金,都是黄金配置的中长期逻辑,建议理性配置、长期配置黄金资产。
从资产配置角度看,有观点认为,对于消费型黄金(饰品、金条),建议理性消费,价格过高时不宜集中购买,可少量分批入手,以纪念或收藏为主;对于投资型黄金(纸黄金、ETF等)则可采用定投思路,黄金可作为“防御型资产”,占家庭总资产的10%-15%较为稳妥,投资者入市要审慎根据自己需求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