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2026年国家公务员考试(以下简称“2026年国考”)报名正式开始,职位情况和报考条件也已公布。
2026年国考共招录38119人、20714个职位,招录规模比上年略降,但作为招录主力的税务系统逆势上涨,扩招近两千人,行政执法类职位占比也比上年提升,广东继续位列招录人数第一大省。
高校毕业生是国考重点人群,超六成职位明确将报考门槛限定为“应届毕业生”。财政学类、经济学类、金融学类专业的毕业生可报职位较多,可谓利好。
但专家指出,考生如何选岗,既需要考虑自身条件,也需要考虑长远发展,还需要兼顾竞争情况。
国考正在“下沉”
2026年国考共招录38119人,招录主力来自税务系统,计划招录25004人,约占总招录人数的65.6%,比去年上涨6个百分点,此外金融监管系统招录计划略微上涨,其他部门有不同程度的降幅,铁路公安缩减比较明显。

单位:人数据来源:国家公务员局下同
中公教育国考研究院院长王健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2026年国考招录计划比上年减少,实际上体现了招录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一方面,人工智能发展迅速,已经显著降低用人成本,很多基础性、重复性工作可以用人工智能来辅助,降低了用人需求;另一方面,招录计划的制定也充分考虑到了财政的实际情况。” 王健说。
2026年国考继续开展分类分级考试,职位分为三类:中央机关及其省级直属机构综合管理类职位、市(地)级及以下直属机构综合管理类职位、行政执法类职位。
今年行政执法类职位数量占比78.05%,比上年提高2.99个百分点,虽然招录人数比上年略有下降,但是占比提高。

占比同样提升的还有县(区)级及以下机构的职位数量,今年为73.88%,比上年提高4.54个百分点。
2026年国考坚持充实和稳定基层力量,录用政策、录用计划向基层一线倾斜,近2.81万个计划补充到县(区)级及以下直属机构,招录计划多于上年。

中公教育专家李茜认为,县(区)级以下职位主要集中于一线基层职位,条件相对艰苦,艰苦边远地区基层机关职位结合实际采取了降低学历要求、放宽专业条件、不限制工作年限和经历等措施降低进入门槛,并在划定笔试合格分数线时进一步予以政策倾斜。多措并举鼓励引导人才向基层一线流动,进一步充实基层公务员队伍。
不过,基层职位人数提高,也从侧面反映了基层公务人员的流动性较大。
一名公考培训行业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近年来,公务员遴选考试报名热度、竞争激烈程度明显提升,这与此前大量名校毕业生考取了乡镇基层公务员,工作几年后想离开基层岗位有关,遴选是他们离开现在岗位同时又留住体制内的少数渠道之一。”
地域方面,2026年国考有招录计划的职位遍布全国各地,31个省份均有招录计划,招录人数位列前三的分别是广东、山东和四川。
李茜指出,值得注意的是,四川取代辽宁首度跻身前三,而首都北京位列第四,也说明今年中央层级岗位招录有所减少。广东计划招录3310人,遥遥领先各地。山东逆势上涨,是扩招力度最大的省份,比上年计划多招录154人。
最“香”专业出炉
了解了职位分布的情况,职位对报考者条件的要求又是怎样?
2026年国考对基层工作经历要求依旧比较宽泛,其中不限制工作经历的职位数量占据绝对比例,共计32503人,占总人数的85.27%,与去年持平。这体现了国考坚持服务和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
其中,部分职位限定2026年应届高校毕业生,还有部分职位仅限定应届高校毕业生。两者有何不同?
国家规定,高校毕业生择业期为二年。因此,未落实工作单位的符合条件的2024年、2025年普通高校毕业生可按应届高校毕业生对待。
同时,参加服务基层项目前无工作经历的人员,服务期满且考核合格后2年内,可以报考仅允许应届高校毕业生报考的职位,这也是对为基层做出贡献的人员发放的利好。
此外,2024年1月1日至面试前取得国(境)外学位并完成教育部门学历认证的留学回国人员,未落实工作单位的,也可以报考仅允许应届高校毕业生报考的职位。
2026年国考招录专业化趋势加强,仅有4人、4个职位不限专业,其余38115人、20712个职位都设置了专业要求,但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宽泛的,一般都要求某类专业,涵盖范围较广。
梳理发现,财政学类专业以12905个可报考职位总人数位居热门专业榜首,经济学类、金融学类专业紧随其后。
华图教育相关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2026年国考招录财政学类专业的人数为12905人,占全部招录计划的33.85%,相较上年增长13.18%。此类专业主要报考方向为税务、海关等,其中税务系统对财政学类专业需求最旺。
除了泛财经类专业,税务系统对计算机类、数学类专业的需求也是最旺的。
专家提醒,考生们需要注意的是,专业要求与学历相挂钩,专业要与学历层次相一致,尤其是硕博高学历考生,一定要确定学历跟专业相一致再报名。
学历方面,2026年国考职位要求全部为大专及以上学历。具体来看,本科学历依旧是绝对的主力,占比最高,从2025年国考的69.7%升至73.3%;其次是研究生(硕士)及以上,2026年国考招录占比为9.17%,较2025年国考略降。仅限博士的招录人数比上年减少7人,反而仅限大专学历的招录人数比去年增加了11人。由此可以看出,低学历名额增加、高学历名额减少,体现门槛微调降低。

选岗如何“一步到位”
2026年国考正式启动,对于考生来说,选岗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专家建议,一方面要看自身条件,首先列出自己的硬性条件,包括是否为应届生、是否有基层工作经历等,再结合自己的专业背景、兴趣爱好、能力特长以及职业规划,筛选出与自己条件最为匹配的选项。
另一方面要看职位要求,考生要全面了解职位特点,仔细研究职位的招聘信息,包括任职地域、职位性质、工作内容、职责要求、薪资待遇、发展前景以及招录比与竞争态势等,多职位进行对比,筛选更符合自我规划的职位。同时,考生还要有备选职位,根据报考人数及时调整。
2026年国考放宽了报考的年龄限制。公告规定,报考者年龄一般为18周岁以上、38周岁以下(1986年10月至2007年10月期间出生),对于2026年应届硕士、博士研究生,放宽到43周岁以下(1981年10月以后出生)。在2025年国考公告中,相关年龄上限则分别为35周岁、40周岁。
王健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报考年龄放宽后,考试竞争肯定更加激烈,但更是向考生释放了利好。这给35岁的处于转型期的中年人提供了更多的就业选择。此外,高质量的公共服务需要有丰富经验的人加入公务员队伍。”
近年来,国考热度持续增加。2025年国考共有341.6万人通过了用人单位的资格审查,创历史新高。有20个省份的最低进入面试分数线超过140分,其中最高的为149.8分,比上年高出5.1分。2025年实际参加考试人数为258.6万人,综合竞争比达到65:1。
这种情况下,考生选岗必须考虑竞争因素和自身意向的平衡。
华图教育当值CEO李曼卿认为,在岗位的综合竞争比都较高的情况下,考生应该坚定信心,选岗可以考虑“一步到位”,不要轻易决定先考一个过渡的岗位,而是应该直接报考让自己未来二三十年都不后悔、愿意一直从事的岗位。
“事实上,有的好岗位进面分数线不一定太高。”李曼卿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