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美晚霞刷屏朋友圈,京津冀标志性建筑有了同框合影,丹顶鹤、大鸨等野生动物从“稀客”变“常客”,蓝天碧水成为市民生活的“标配”……“十四五”时期,北京市PM2.5连续四年稳定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再续“北京奇迹”。
10月15日,在北京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的“美丽北京”建设专场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市交出的“十四五”生态答卷显示,PM2.5年均浓度从2020年的38微克/立方米降至2024年的30.5微克/立方米,四年内再降19.7%。同时,万元GDP能耗降至0.163吨标煤,为全国最优;可再生能源消费占比17%,绿电占全社会用电量近三成,平原地区基本实现无煤化。面向“十五五”,北京将推动能耗双控转向碳排放双控,深化绿色制造体系建设,持续厚植高质量发展绿色底色。
EI指数达71.4
空气质量明显改善,蓝天成为常态,是“最为人们称道”的事。
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局长陈添表示,北京市PM2.5连续四年稳定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大气污染治理成效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誉为“北京奇迹”。
从晒蓝天到晒彩霞、晒星轨,北京市民的朋友圈记录着空气质量的蜕变。以2024年为例,北京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290天,“好天”历年最多,相当于近10个月都是“好天”;重污染天数保持在个位数水平,2024年为2天,“差天”历年最少,较2020年减少8天。
水环境质量同样大幅改善,“水清岸绿”增添城市灵动。2024年,密云水库等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保持在Ⅱ类;全市I—Ⅲ类水质河长占比87.2%,相比2020年提升23.4个百分点,增加了730公里。陈添表示,蜉蝣、石蝇、石蛾等对水环境敏感的指示物种频频现身凉水河、亮马河等平原区河流,表明水生态环境状况持续改善。
2024年,北京市生态环境质量指数(EI)达到71.4,生态环境状况优良,生态系统质量稳中有升。
作为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大都市之一,2020—2024年累计记录各类物种7121种。
“随着生态环境改善,越来越多的小动物用‘脚’和‘翅膀’为北京‘投票’。”陈添介绍,北京雨燕种群规模已超万只;丹顶鹤、白枕鹤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现身密云水库;延庆野鸭湖湿地迎来沙丘鹤身影;官厅水库单日监测到小天鹅、赤麻鸭等迁徙候鸟近2万只;大鸨连续多年在通州越冬。
此外,北京市公园总数达1100个,北京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千园之城”。
万元GDP能耗全国最优
“‘十四五’期间,北京市牢固树立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坚持以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引领,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来现余表示。
北京将优化调整能源结构,提高能效碳效水平作为关键路径,按照“节能减气、少油、净煤增绿”的总体思路,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取得显著成就。来现余介绍,2024年全市可再生能源消费占比达17%,相比2020年提高6.6个百分点,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突破300万千瓦,相比2020年增长42%,占全市发电装备的比重已达22%。
同时,北京外调绿电的规模提升至350.4亿千瓦时,实现翻倍增长。来现余表示:“绿电占全社会用电量近三成,也就是说,我们每用3度电,当中有接近1度电是绿电。”
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苏国斌表示,“十四五”期间,北京市全力推进工业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取得显著成效。
据统计,2024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比2020年下降30.8%,动态超额完成12%的“十四五”目标任务;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水耗比2020年下降11.3%。
数据显示,北京市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至0.163吨标煤,能源利用效率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3倍,优于经合组织国家的平均水平。
截至目前,北京市累计创建国家级绿色工厂161家,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30家;创建市级绿色工厂51家,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6家;累计创建国家绿色数据中心18个。
在交通领域,新能源及国五标准以上汽车占比超八成,累计推广新能源车达120万辆。
北京公交集团实施车辆电动化改造、绿电应用等举措,累计富余碳配额超40万吨,获得收益近4000万元,成为企业减碳增收的生动实践。
来现余表示,全市煤炭消费量从2012年的2180万吨降至2024年的32万吨,煤炭占能源消费的比重降为0.3%。“全市平原地区基本实现无煤化。农村地区95.4%的村庄和96.7%的住户实现清洁取暖,在北方大城市中率先实现能源消费基本清洁化,解决了燃煤污染问题。”
能耗双控转向碳排放双控
面向“十五五”,北京将以更高水平、更高质量做好节能工作,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来现余表示,将全面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继续加快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协同推进降碳减污,为全面建设美丽北京作出更多的贡献。
苏国斌表示,“十五五”时期,北京市将以“双碳”战略、美丽北京和国际绿色经济标杆城市建设为引领,持续优化产业结构,深化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培育建设一批绿色工厂、零碳工厂、美丽工厂。
北京市还将进一步提升数据中心电能利用效率和绿电使用比例,加快产业绿色低碳转型步伐,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
在政策支持方面,北京市将在高精尖产业发展资金中设置绿色低碳发展专项,对工业企业和数据中心实施节能节水、减污降碳、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利用等绿色低碳项目给予奖励。
“十四五”期间对52个项目支持奖励资金8000余万元,不仅推动企业绿色化改造提升,更通过示范引领和技术扩散,带动整个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升级,有效提升了产业的“含绿量”。
陈添介绍,下一步,北京将持续深入攻坚,聚焦大气污染防治提质增效,深入实施“0.1微克”攻坚行动;持续推动绿色低碳转型,优化能源结构,积极发展本地可再生能源,持续扩大外调绿电规模,加快推进本地终端用能的电气化、电力供应的脱碳化;在产业方面,加快产业绿色低碳发展,新增产业绿色低碳,现有产业转绿降碳;在交通方面,优化交通运输结构,加快公共、社会领域和重点行业车辆“油换电”“油换氢”,积极打造跨省零排放货运通道;在建筑方面,推动建筑绿色发展,加强高品质绿色低碳建筑建设,同时,推动供热系统低碳绿色转型。锚定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加快推进美丽北京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