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10-15 23:56:30 股吧网页版
专访张希良:CCER方法学体系争取年底或明年发布丨首席气候官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近日,生态环境部发布《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方法学既有公共建筑围护结构与供暖通风空调系统能效提升(征求意见稿)》等6项方法学意见征集。

  不仅是方法学扩容提速,有消息称《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方法学制修订工作规则和技术要求》正在制定,即CCER方法学体系。对此,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经济研究所所长张希良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证实,目前CCER方法学体系已处于构架的阶段,2025年底或者明年会发布。明确哪些领域的项目纳入、哪些不纳入,并设立相应标准。

  张希良是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教授、能源环境经济研究所所长,并担任全国碳市场总体设计专家组负责人。自2015年起,他主导全国碳市场总体设计工作,参与推动我国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建设,是碳市场改革的关键人物。

  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是指依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施行的《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暂行办法》规定,经其备案并在国家注册登记系统中登记的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量。CCER方法学的开发对推动自愿碳市场具有重要意义。

  自愿碳市场在启动初期,涵盖了并网光热发电、并网海上风力发电、造林碳汇、红树林营造四类方法学。如今,CCER方法学加速发布,截至目前,已有五批共19项方法学发布。

  近日,张希良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独家专访时表示,未来国家需要建立方法学体系,明确哪些领域的项目纳入、哪些不纳入,并设立相应标准。体系将采用自上而下的方式,针对能源、建筑、交通等重点行业,基于国家战略需求等形成系统性的规划。

  CCER方法学体系将发布

  《21世纪》:目前CCER方法学正在加速发布,当前已有19项,但数量仍然有限,CCER方法学未来是否会形成合理的体系?

  张希良:我认为,国家需要建立方法学体系,明确哪些领域的项目纳入、哪些不纳入,并设立相应标准。

  生态环境部也非常重视这一问题,今年部署了相关课题研究,已委托碳交易专业委员会,联合约二十家单位共同构建方法学体系。该体系旨在采用自上而下的方式,针对能源、建筑、交通等重点行业,基于国家战略需求、项目额外性、数据质量与管理可行性等多维度综合考量后形成系统性的规划。引导方法学开发者依据体系框架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避免随意性。

  未来的发展方向可能是两家或多家单位开发方法学体系内的同一类型的方法学,则可依据方法学本身的质量标准进行评估筛选。方法学体系具有动态调整特性,将定期进行更新。目前,方法学体系尚处于构架的阶段,争取年底或者明年发布。

  《21世纪》:《关于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加强全国碳市场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一中央文件提出,着力提升碳市场活力,丰富交易产品、扩展交易主体、加强市场交易监管。如何看待未来碳金融的发展?

  张希良:我认为,此次中央文件鼓励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市场在扩大覆盖范围、健康有序发展碳金融等方面先行先试是适宜的。发展基于碳排放权和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的期货及金融衍生品,或将成为发展方向之一。在初期启动研究及试点工作可以引入金融机构、银行等参与市场交易。可在地方探索配额及CCER相关金融衍生品试点,未来条件成熟后再行推广。

  以欧盟碳市场为例,其现货交易占比仅约5%,95%以上交易为期货。我国目前主要集中于现货交易,发展碳金融是未来的必然方向。当前,生态环境部重点是做好、做强现货市场基础,确保其稳健运行。碳金融衍生品的发展,未来监管需求可能超出生态环境部的现有职能范畴,该如何做好碳金融产品的监管需要相关的部门进一步探索。

  碳市场扩围后管理挑战相对可控

  《21世纪》:如何评估当前全国碳市场的现货交易情况?

  张希良:现货市场要考量因素是参与程度,即企业实际参与交易的比例。若参与主体众多,则表明市场能够以较低成本发挥效能。就当前情况而言,现货市场累计参与度已超过90%——无论通过买入或卖出方式,这些企业均已完成实质性交易。尽管总体交易规模尚有提升空间,但如此高的参与度已具标志性意义。可以说,现货市场的发展已基本达到现阶段极限。从现货交易的角度来看,中国的碳市场现货交易是世界最大也是最成功的。

  除了参与度,还需要衡量碳价格的合理性。碳价本质上反映特定发展阶段国家碳排放配额资源的稀缺程度与碳减排目标的约束力度。经测算,当前,70至100元属较为合理的碳价格区间。当市场具备充分交易空间、形成合理的价格机制时,减排量的效果更加明显。综合来看,自2021年市场启动至今,全国碳市场现货交易体系总体呈现较为理想的发展态势。

  《21世纪》:未来如何更好激发碳市场活力?

  张希良:《意见》提出,到2027年,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基本覆盖工业领域主要排放行业,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实现重点领域全覆盖。实现这一目标的难度较大。主要原因是涉及企业众多,且数据质量是关键挑战。以发电行业为例,经过多年实践,才能让企业充分认识到数据质量的重要性。如今要新增多个行业,如何确保其数据质量?新增企业其管理流程更为复杂,数据质量问题构成新的挑战。不过,近些年来,中国已积累一定实践经验,并在管理方法和智能、数字化等技术手段方面取得显著进展,因此行业扩围带来的管理挑战相对可控。

  相较欧洲,我国现有的碳市场管理系统,尤其在数据质量管理水平上,基本与欧盟相当。然而,在国家减排目标、经济结构等多重因素共同影响下,我们的碳价与欧盟相比仍有显著差距。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与欧盟这样的发达经济体相比,发展阶段不同,边际减排成本自然存在差异。例如,欧盟碳价曾超过100欧元,现约为60欧元。美国加州作为发达经济体,碳价长期维持在十几美元,近几年才超过30美元。价格差异是普遍且正常的现象,尤其不应要求中国碳价与欧盟等同,这不仅不科学,亦不公平。

  《21世纪》:在国际方面,全球碳市场可能形成怎样的发展趋势?

  张希良:从理论上看,理想状态的全球碳市场发展趋势应是各国的强制性碳市场实现连接。实现全球碳市场价格的一致性,需依赖有效的连接机制。国际市场连接是实现碳价格趋同的关键途径,尽管初始碳价存在差异,但通过市场连接机制,减排成本较低的国家可承担更多减排任务,而减排成本较高的国家可相应减少,由此产生交易。这一过程将促使区域乃至全球的碳价逐步趋同。然而,实际上各国或地区的边际减排成本存在显著差异,其形成机制复杂,难以完全通过强制谈判达成一致价格。长远来看,中国碳价将持续上升,而欧盟碳价上升空间可能趋于有限,两者将逐步接近,但该趋同过程预计仍需二三十年时间。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