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丽
近日,手机AI智能体成为科技与消费市场关注的焦点。从被动执行指令的语音助手,蜕变为能感知、会思考、可行动的智能伙伴,AI正深度融入移动终端,撬动智能经济新蓝海。
这场由终端厂商引领的变革,意义不仅在于技术升级或市场扩容,更在于其对产业生态和发展模式的深刻重塑——从“单兵突进”走向“协同共建”,正成为赢得未来的关键。
AI智能体的“破圈”之旅,始于用户体验的革新。一步领券、主动服务,AI让手机从工具进化为“伙伴”,实现了从“人找服务”到“服务找人”的历史性跨越。这背后,是终端厂商将大模型能力下沉至设备端侧的持续努力,是交互方式、服务形态乃至硬件定义的全面重构。这有效激发了消费新活力,为市场复苏注入了强劲的科技动能。
然而,技术“破圈”易,生态“破壁”难。当AI的触角深入终端,跨应用协同、数据隐私安全、生态标准统一这“三座大山”便横亘眼前。任何一家企业都难以独力解决所有问题,昔日封闭的“孤岛”模式已无法适应智能时代开放、互联的内在要求。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国内首个智能体安全生态协作组织成立,多家主流厂商在开源模型、共建标准等方面的积极探索,显得尤为可贵。这标志着中国科技产业正展现出从竞争博弈迈向竞合共生的新气象,其核心是从“硬件+应用”的简单叠加,转向“基础软硬件+上层应用+开放生态”的深度融合。
“独行快,众行远”。智能经济的星辰大海,需要全行业同舟共济,必须彻底打破技术壁垒与数据孤岛,方能行稳致远。这要求产业各方特别是领军企业,展现出更大的格局与担当。一方面,要持续加强在意图理解、多模态感知等底层技术上的协同攻坚,筑牢自主可控的技术底座;另一方面,更要勇于并善于“拆墙”,共同建设开放、透明、安全、互信的智能体生态框架和行业标准。唯有如此,才能汇聚全球开发者的智慧,催生出更多颠覆性的应用场景,让智能服务无缝流转于手机、平板、PC之间。
展望未来,智能经济的竞争将不再是单一产品或技术的较量,而是整个生态体系健康度与协同力的比拼,中国科技企业需牢牢把握这次AI引领的产业变革机遇,以开放纾发展之困,以协同汇合作之力,以共赢聚创新之势,共同绘制一幅生机勃勃的智能经济新图景,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更为澎湃的数字智能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