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第138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以下简称“广交会”)在广州开幕。本届广交会将于10月15日—11月4日分三期举办,展览面积达155万平方米,展位总数7.46万个,参展企业超3.2万家,均创历史新高。
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范若滢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广交会火爆的背后,是中国外贸顶住压力、稳量提质的深层韧性。在逆全球化思潮抬头的大背景下,今年以来,我国出口仍保持了较高增长,好于市场预期,表明我国外贸韧性与抗风险能力增强。”
10月13日,海关总署发布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33.61万亿元,同比增长4%,增速较前8个月加快0.5个百分点。其中,出口同比增长7.1%,连续8个季度保持增长。
范若滢表示,我国外贸韧性主要来源于两大方面:一是出口目的地多元化。我国对东盟、非洲、拉美等新兴市场的出口增长较快,有效对冲了其他市场风险。本届广交会全球合作伙伴增至227家,覆盖110个国家和地区,说明我国外贸“朋友圈”日益广泛;二是商品出口竞争力加强。本次广交会所展示的“向新”“向智”“向绿”亮点是我国商品竞争力不断增强的综合表现。
商务部对外贸易司司长王志华10月10日表示,本届广交会引领创新升级,拥有高新技术、专精特新、单项冠军等称号的优质企业突破1万家,创历史新高。
在推动智能化发展方面,本届广交会共设置175个产品专区,其中智慧类专区18个,现场展示智能产品35万多件。本届广交会首设智慧医疗专区,吸引手术机器人、智能监测及可穿戴设备等47家企业参加,更好展现我国医疗领域先进产品和技术。
在促进绿色低碳发展方面,本届广交会将进一步强化绿色发展理念,继续做强新能源展区中的氢能新题材,持续优化储能产品专区,共吸引新能源参展企业305家,较上一届增长3%。
记者注意到,近几年,境外采购商到会数量屡创新高,第137届已接近29万。截至10月9日,已有来自217个出口市场的20.7万名采购商预登记,环比增长14.1%。其中,欧盟、美国、“一带一路”共建国家采购商增长明显。
中国对外贸易中心主任朱咏表示,本届广交会重点在拓量、提质、增效上下功夫,积极扩大“朋友圈”,“广交世界,互利天下”。
德国历德卡福连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中国区总经理何思凡在本届广交会上坦言,广交会始终是我们不变的依托——这里不仅是我们采购战略的核心支柱,更是我们深入了解中国制造业发展动态的重要窗口。“正是依托中国市场的蓬勃活力、供应链的庞大体量与先进水平,以及我们与具备前瞻视野的供应商及商业伙伴共同搭建的合作生态,我们的采购愿景才得以不断完善、走向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