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单兵作战到抱团发展,长江中游城市群协同发展“再出发”。
10月14日,“2025东湖论坛·中部创新智库论坛”在湖北省武汉市举行,旨在加速推进武汉市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带动长江中游城市群、长江经济带共同创新发展。
《中国经营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该论坛是“2025东湖论坛”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湖北省科学技术厅主办,湖北省科技信息研究院、长江科技创新战略研究院承办,在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支持下,以“智汇中部·创新崛起——共谋高质量发展新图景”为主题,通过汇聚各方智慧,凝聚发展共识,为提升中部地区整体创新效能、服务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提供强劲智力支撑。

据了解,论坛由湖北省科技信息研究院党委书记肖松主持。在论坛开幕式上,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副院长冯楚建、科技部新质生产力促进中心副主任徐轶分别致辞。论坛还发布了《长江中游城市群协同创新指数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协同创新能力不仅关乎中部崛起成色,更对优化国家创新空间布局、应对全球产业链波动具有关键意义。”《报告》显示,长江中游城市群科技创新能力水平快速提升,从2020年基期的100分提高到161.52分,上升61.52分,较2022年的139.52分提高22.00分,城市群科技创新能力较上年大幅提升,区域之间的创新合作和融合发展水平也稳步提升。
据介绍,长江中游城市群区域合作机制不断完善,湘鄂赣三省签署了包括《长江中游城市群省会城市合作行动计划(2023—2025年)》在内的多份文件;成立了长江中游城市群科技服务联盟,联合打造长江中游工业互联网平台,推动长江中游城市群从“合作行动”到“协同发展”,从“各管一分地”到“共下一盘棋”。
相关资料显示,2015年3月,国务院批复实施《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明确以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环鄱阳湖城市群为主体,打造中国经济新增长极和具有一定国际影响的城市群。根据要求,长江中游城市群要坚持走新型城镇化道路,强化武汉、长沙、南昌的中心城市地位,依托沿江、沪昆和京广、京九、二广等重点轴线,形成多中心、网络化发展格局,促进省际毗邻城市合作发展,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
此后,湘鄂赣三省不断探索协同发展新机制,全面深化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科技创新、生态环保、公共服务等领域合作,共同促进长江中游城市群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