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9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环比和同比表现均较上月改善,核心CPI同比涨幅连续第5个月扩大,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降幅继续收窄。专家分析认为,9月消费市场总体平稳,物价水平持续修复。
9月份,CPI环比上涨0.1%,同比下降0.3%,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同比上涨1.0%,涨幅连续第5个月扩大,为近19个月以来涨幅首次回到1%;PPI环比继续持平,同比下降2.3%,降幅比上月收窄0.6个百分点。
工业消费品价格上涨是带动9月份核心CPI同比涨幅扩大的重要原因。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首席统计师董莉娟介绍,扣除能源的工业消费品价格涨幅连续第5个月扩大,同比上涨1.8%。工业消费品中,金饰品和铂金饰品价格分别上涨42.1%和33.6%,家用器具、家庭日用杂品和通信工具价格分别上涨5.5%、3.2%和1.5%,涨幅均有扩大。服务价格涨幅较为稳定。
不仅核心CPI、PPI同比持续向好,9月CPI同比也改善,降幅比上月收窄0.1个百分点。光大证券研究所宏观分析师刘星辰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CPI同比降幅较上月收窄主要受非食品价格驱动。一是金价上涨带动金饰品和铂金饰品价格涨幅继续扩大;二是在扩内需、整治低价竞争背景下,家用器具、通信工具价格继续改善。诚通证券研究所所长李宗光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家用器具分项上涨主要受低基数影响和以旧换新政策落地带动。
展望未来,刘星辰认为,CPI单月同比有望实现上涨,预计PPI同比仍将持续改善,但空间有限。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判断,随着扩内需、促消费政策落地显效,市场供求关系逐步改善,2025年全年CPI同比有望实现上涨0.1%,PPI同比下降2.7%。
李宗光认为,虽然目前物价运行出现了不少积极的信号,但也要看到CPI、PPI整体仍在低位运行。因此,逆周期调节应该加力提效,总量政策持续发力、靠前发力,用足用好政策资源。他特别提醒,过去一年,猪肉价格持续下跌,对CPI拖累明显,需重点关注。
在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看来,稳物价仍需要进一步综合施策。抓紧落实落细《关于扩大服务消费的若干政策措施》,适当放松政府和社会集团消费限制等都是可做“加法”的着力点,加快推进“两重”项目落地还有较大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