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举行的“2025财富证券数智化年度生态年会”之“2025中国证券业数字化实践高峰论坛”上,中信建投证券执委会委员、首席信息官肖钢表示,数字化转型的重点在于“转型”,而非仅“数字化”。他从中信建投的实践出发,系统阐述了该公司在数字化转型中的实践和思考。
从电子化交易起步,到如今大模型在多个业务场景落地开花,证券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在持续深化。不过,肖钢坦言,从实践来看,数字化转型仍存在诸多困惑与矛盾。首当其冲的是“技术迭代与业务响应的‘时间差’”。业务部门往往期望技术需求能即时实现,却较少考虑现状与基础,以及需求是否表述清晰。
此外,“系统孤岛与数据价值的‘割裂感’”、安全合规与创新效率的平衡、标准化与个性化需求的共存、短期成本压力与长期转型回报的博弈,以及数字化人才供给与业务需求的适配等,这也是行业共性难题。
这些挑战如何解决?肖钢分享了中信建投的数字化转型的实践与探索。据他介绍,经过多年探索,中信建投总结出一套“3+1”数字化转型方法论。其中“3”指客户、产品、员工三大核心要素,“1”则是数字化大运营。
在具体实施上,肖钢提到,公司提出“四个一切”原则:记录一切、分析一切、衡量一切、改进一切。“比如我们给客户打电话,客户服务只是语音通话,记录是最基础的工作,记录以后就要分析,分析的方法就是衡量,衡量的目的就是改进,最终形成一个螺旋式的驱动上升。”他表示。
除此之外,肖钢提到,中信建投还在加强标准化建设和数据治理方面做了很多探索。其中标准化建设包括组织管理标准化、技术实现标准化、评估衡量标准化。数据治理则主要从加强顶层设计、数据资产盘点、数据资源入表等方面展开。
当下,AI浪潮滚滚而来,给券商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更多可能性。肖钢认为,数字化转型成果是智能化发展基础,为智能化发展提供助力。他强调,智能化要讲场景、讲方法、讲治理,数字化转型也一样。如果数字化转型做得好,就积累了大量的知识库和过程数据,这些高质量数据通过智能化方法提炼,能使数字化转型成效更显性、更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