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债市波动加大与年化收益率持续下行,传统的“低波稳健”型理财资金配置策略面临挑战。
尤其是近期固收类产品收益持续回落,推动银行理财公司摆脱同质化竞争,理财资金配置逻辑调整更为明显,即从依赖单一债券,更强调“固收+期权”等多元复合策略。与此同时,理财资金投资视野正向权益市场积极拓展,沿着科技与“反内卷”政策主线,深度挖掘新质生产力领域的长期机遇。
低波稳健不再是“一招鲜”
在银行理财存续产品中,投向债市的固定收益类产品占比超九成。近期债市再次陷入多空博弈的交锋中,债券投资难度加大成了多家银行理财公司的普遍感受。
“低波稳健”不再“一招鲜”。浦银理财投资研究部人士告诉上海证券报记者,随着债券收益率行至较低水平,过去几年固收类理财产品向高度同质化发展,“低波稳健”的产品供给方案不再具备市场条件。
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情况也印证了上述情形。普益标准统计数据显示:截至9月底,银行理财全市场存续开放式固收类理财产品的近1个月年化收益率的平均水平为2.19%,环比下降0.2个百分点,连续2个月位于2.5%以下;封闭式固收类理财产品的近1个月年化收益率的平均水平为1.69%,环比下降0.39个百分点,连续3个月下行。
普益标准研究员石书玥告诉上海证券报记者,银行理财产品收益下滑是多重因素叠加的结果,但根本原因在于其配置的底层资产,尤其是债券收益率延续震荡格局。整体利率环境的变化也从源头压缩了利润空间。
“四季度,债市有望稳步修复,经济基本面向好、货币宽松预期升温、政府债供给减少及年末配置型机构入场等因素均对债市形成支撑。不过,考虑到利率难以走出大幅单边下行行情,预计修复幅度或在10个基点以内。”平安理财有关人士在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在此背景下,近期银行理财公司资产配置思路更强调从单一资产到强化多元策略。
配置黄金丰富“固收+”产品线
上海证券报记者注意到,近期银行理财公司纷纷推出挂钩黄金期权的理财产品,以吸引投资者。
例如:9月底,招银理财发布的某款黄金鲨鱼鳍固收类理财计划结束募集,该产品主要投资于固定收益类资产及挂钩SGE黄金9999的期权等场外衍生品;建信理财于9月下旬首次发行黄金鲨鱼鳍结构性理财产品,产品募集规模接近上限。
所谓黄金鲨鱼鳍结构性理财产品,是指产品挂钩黄金,通过设置一个或多个障碍价格,根据标的资产价格与障碍价格的关系来确定收益。当标的资产价格处于不同区间时,收益会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因产品收益结构与鲨鱼鳍的形状相似而得名。
由此可见,银行理财公司布局黄金相关业务,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单一金价挂钩型产品,而是开始探索区间收益、复合结构等模式,以增强“固收+”产品的灵活性和风险缓释能力。
“固收打底,期权增强。这些产品通过期权工具捕捉黄金价格上涨带来的收益弹性,既降低了黄金价格波动对产品净值的冲击,又契合银行理财投资者‘下有保底,上有弹性’的风险偏好。”普益标准研究员崔盛悦告诉上海证券报记者。
科技与“反内卷”双线布局
多家银行理财公司在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看好权益市场走势,四季度将持续积极布局,重点关注科技、“反内卷”等领域。
浦银理财投资研究部人士表示,在多重因素支持下,权益市场投资机会涌现。其中,受益于产业政策支持、创新周期迭代的新质生产力方向,显现出更强的结构韧性与收益弹性。
“这揭示了权益市场的演绎逻辑——短期政策在于托底和避免系统性风险,而长期估值重塑则将取决于新周期产业崛起的速度和高度。随着‘反内卷’政策稳步推进,若企业盈利预期得到改善,更多的投资机会将应运而生。”该人士说。
在此逻辑下,一位资管行业分析师告诉上海证券报记者,银行理财资金正沿着两条主线布局权益市场:一条是明确的产业趋势线,聚焦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科技创新领域,捕捉全球技术共振带来的成长机遇;另一条则是深刻的内部变革线,着眼于在“反内卷”政策稳步推进下,能够突破瓶颈、优化供给、实现盈利与估值双重修复的行业与龙头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