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放大自贸试验区辐射带动效应,上海再推重磅新举措。10月15日,上海市发展改革委官网发布《第二批上海自贸试验区联动创新区建设方案》(下称《方案》),明确增设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上海国际旅游度假区、静安、长宁、普陀、青浦、嘉定、金山等8个重点区域,以及闵行经济技术开发区、虹桥经济技术开发区、上海金桥经济技术开发区(非自贸试验区区域)、上海化学工业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松江经济技术开发区等5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全域,作为第二批“8+1”联动创新区。同时,《方案》提出“两张清单”(复制推广清单和自主改革清单),涉及86项改革任务举措。
上海市发展改革委相关人士对上海证券报记者表示,《方案》的一大特色是加快制度创新成果精准有效推广,即在经国家批准的制度创新成果复制推广的基础上,结合各区域禀赋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企业有诉求、基层有需求、国家有要求”的改革举措开展试点,推动政策更有效地从1到10、10到100,在更大范围释放改革红利。此外,《方案》为各区制度创新留出空间,在更多产业业态、更广经济载体上进行改革探索,力争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中国学研究所副研究员谢一青对上海证券报记者表示,《方案》围绕补齐我国投资贸易制度短板,推出一系列首创性改革举措,显著降低了外资准入门槛,有效破除服务贸易与数字贸易壁垒。该方案具有以下三方面突出特征:一是从“单点突破”转向“系统集成”,改革不再局限于某一环节,而是在市场准入、人才流动、金融开放等多个维度协同推进,构建起服务贸易与数字贸易全面开放的新体系;二是以“制度红利”替代“政策洼地”,不依赖传统优惠政策,而是通过优化整体营商环境、构建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形成可持续、可复制的长期制度竞争力;三是从“政策条款”落地为“区域实践”,鼓励各区立足自身产业基础开展差异化探索,推动全市范围内形成错位发展、功能互补的产业新格局,实现政策与区域资源的高效适配。
为促进跨境资金自由流通,《方案》明确,联动创新区将探索优化上海市内、自贸试验区外FT账户适用范围拓展名单的申请流程。深化跨国公司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试点,支持跨国公司主办企业通过国内资金主账户代境外成员企业办理其与境内成员企业或境外主体之间的集中收付。开展外债登记管理改革试点,符合条件的企业可以办理一次性外债登记,不再逐笔办理外债签约登记。允许银行业金融机构按相关规定向境外金融同业跨境拆出短期人民币资金。允许试点地区符合条件的融资租赁公司与其下设的特殊目的公司(SPV)共享外债额度。
为有序推进数据跨境流动,联动创新区将在国家数据跨境传输安全管理制度框架下,允许金融机构向境外传输金融监管部门认可的日常经营所需的数据。优化科研数据跨境流动管理,实施科研数据分类分级管理,探索建立科研数据交易流通、跨境传输、安全保护等制度和标准规范。企业和个人因业务需要确需向境外提供数据,且符合国家数据跨境传输安全管理要求的,可以向境外提供。支持探索“来数加工”等新业态和新模式。
在自主改革清单方面,《方案》全力支持打造各具特色的产业新形态。具体来看,支持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联动创新区发展跨境电商产业、支持上海国际旅游度假区联动创新区打造旅游消费新场景、支持静安联动创新区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示范区、支持长宁联动创新区发展平台经济、支持普陀联动创新区集聚生产性互联网服务平台、支持青浦联动创新区发展“大数字、大健康、大商贸”、支持嘉定联动创新区推动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支持金山联动创新区发展化工新材料。
《方案》明确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联动创新区实施范围为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全域。上海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杨旭波对上海证券报记者表示,商务区全域纳入自贸试验区,可以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打造国际贸易中心新平台、世界级交通枢纽门户、长三角协同创新引领区和国际化中央商务区,在更大区域、更广领域内优化提升自贸试验区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