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上海证券报记者走进义乌全球数贸中心,“世界超市”新晋人气王的火热场景扑面而来。
从早年的马路市场到如今的数字贸易集群,从线下“面对面”议价到线上智能交易,随着第六代市场——义乌全球数贸中心10月14日正式开业运营,义乌市场顺利完成全新跃升,正以更繁忙的业态、更智慧的模式、更年轻的姿态,稳稳开启全球贸易新征程。
大单不断 “世界超市”人气旺
为了应对开业以来的订单潮,无人机品牌酷为老板王德体一口气从二区老店面抽调了6个店员。
“没想到会有这么多外商,根本忙不过来。”王德体十几平方米的门店里挤满了交谈、询价的新老客商,他一边用翻译软件向外国客人介绍店内陈列的无人机,一边递上早早备好的矿泉水,一位欧洲客商当场敲定了二十几万元的订单。
银蒂银饰的老板娘朱素芳从1995年起就在义乌做生意,这次六代市场开业,她一口气拿下了两个商铺。筹备了半年之久的新店内,银饰摆放得错落有致,几位马来西亚的走播商人被吸引而来,不到一小时即下了48万元订单。
“他们今天下单,我当晚发货,最迟后天就能寄到。”朱素芳忙得没时间喝口水,和记者谈话的短短一分钟内,本就热闹的店铺又先后走进几位来自尼日利亚、阿富汗和厄瓜多尔的商人。
而在另一边的亦莎珠宝店,老板娘孙灵娟刚刚送走西班牙的客人,转头又接受了几位走播主播的现场询价。主播们一手拍摄,一手展示珠宝,手机直播画面中一条条英文弹幕飞速刷过——那是国外消费者实时传来的点赞与下单信息。
从无人机到珠宝,从直播到面对面下单,类似的热闹场景近几天在数贸中心不断上演。据介绍,全球数贸中心建筑面积共125万平方米,涵盖了时尚珠宝、创意潮玩、智能装备等八大行业,吸引了3700余户商户入驻。经历了数年筹备与“万人争抢”的招标热潮,如今开门迎客的数贸中心不仅为本地商户注入了新动能,也让第一次走进这里的外国客商体会到了义乌市场的专业度与开放度。
加速进化 AI赋能“生意经”
一笔笔高效热闹的订单背后,离不开义乌市场数字贸易生态的进化升级。
珠宝店主楼依洋对此感受颇深。她所经营的JMJR品牌珠宝主打高端、重工路线,从设计到样图需要至少半个月时间。“现在我们直接用AI设计,一天就可以定稿,第二天就能生产打样。”楼依洋边说边向记者展示近期和一位西班牙客户的沟通记录,客户对她发来的AI设计图十分满意,催促工厂尽快生产。
生产端的提效直接拉动订单量大幅增加。在AI技术的加持下,楼依洋的工厂今年交付的订单量一路走高:“以前单款产品一个月可能只能跑20套,现在一个月能到200套,直接涨到10倍。”
在全球数贸中心,AI赋能真实地发生在每个经营户的身上。孙灵娟拿起手机,对着镜头念出“12345”,短短几秒内即生成36国语言营销视频,并可分发至国内外社交媒体的20个视频渠道;兼营饰品和潮玩的糖唐堂老板黄子轩在团队中使用AI设计后,单日产能增加了3倍……
据介绍,作为义乌第六代市场的标志性项目,全球数贸中心正以数字赋能商业,建强以Chinagoods平台等为代表的数贸平台,开发专注于小商品贸易垂直领域的“世界义乌”商贸大模型,并推出了小商AI设计、小商AI视创、AI视频翻译等13项AI应用。截至2024年底,Chinagoods累计使用及访问超10亿人次,用户数累计超20万,经营户私域流量活跃度增长72%,深度使用用户的订单增长在20%以上。
“以前来找便宜货,现在来找好货”
穿梭在全球数贸中心的各个商铺,记者听到客商感慨最多的一句话是——“义乌变了!”
一位来自韩国、长居义乌的采购商告诉记者,他已经连续五六年在义乌采购,但这次的体验“完全不同”:“以前来找便宜货,现在是来找好货。”
从20世纪80年代的马路市场到如今新兴产业汇聚的全球数贸中心,义乌商品正在颠覆全球客商的认知,逐步摆脱“低价快销”的标签,走向“品质化”与“品牌化”。
这一变化离不开年轻一代经营户的传承与创新。如今,全球数贸中心的商户中“商二代”“创二代”“新生代”占比达52%,拥有自主品牌或经营IP产品的商户占比则达到57%;年轻创业者继承了义乌的勤劳基因,也为这座不断迭代的市场加入了时代新想象。
在接手父母珠宝生意的这两年里,90后“商二代”楼依洋成功将销售渠道从线下拓展到了线上,并用AI技术实现了从设计到制作的大幅提效。楼依洋说:“别人问我,你学了二十多年的古筝却来做商品贸易,可不可惜?我觉得不可惜,我相信新市场有很多机会,就适合我们这样年轻的二代来创造和尝试。”
类似的故事也发生在从大厂离职的95后“商二代”季瑞欣身上。“我妈一开始不相信我能做成,我说先给我10次开发新款的机会,我一定会卖爆。最后运气不错,有一款耳环卖出了一万多件。”和父辈相比,季瑞欣的银饰设计更加大胆前卫。目前,她的新品牌线已在全球数贸中心独立开店,她告诉记者:“我想走出自己的风格,也要让客人看到,义乌的东西也可以非常优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