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毕军叶辉通讯员肖茗予)10月13日,“和长江‘楚’个朋友”活动采风团走进武汉,探寻青山江滩公园、杨泗港都市T台两大生态节点,实地见证江城长江岸线从工业锈带到生态秀场的蝶变,感受武汉践行长江大保护的扎实成效。

作为武汉长江百里生态廊道的重要组成部分,青山江滩公园二期延续了“生态优先、防洪与景观并重”的建设理念,将昔日临江工业片区的灰色岸线,改造成集生态修复、休闲游憩、科普教育于一体的绿色空间。漫步江滩,只见植被错落有致,亲水平台依江延展,既保留了对区域工业历史的记忆,又通过地形重塑、植被提升等举措,构建起稳固的长江生态缓冲带。

漫步青山江滩,澄澈江水拍打着生态护坡,错落生长的植被间不时掠过飞鸟,采风团成员循着江风驻足细看——脚下加固的堤岸暗藏防洪巧思,亲水平台上市民闲坐赏景,孩子们在草坪上追逐嬉戏,一幅兼具安全与生机的画面徐徐铺展。
听当地工作人员介绍,从地形重塑筑牢防洪根基,到筛选乡土植物恢复生态,再到增设休闲设施满足市民需求,每一项举措都紧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大家驻足江滩步道,看江水悠悠东流,感受着这里从岸线到客厅的转变,愈发清晰地读懂这份生态治理里,安全、生态与民生的深度融合。

从工业记忆到生态秀场,杨泗港都市T台的蝶变则成为武汉长江岸线转型的典型缩影。这里的前身,是始建于1959年的杨泗港货运码头,曾是长江中上游最大的国际集装箱转运码头、我国内河航运第一大货运港,见证过“长江黄金水道”的辉煌与汉阳工业的发展历程。随着武汉推进长江工业岸线转型,2010年货运功能外迁后,码头一度沦为废弃之地。2020 年武汉启动百里长江生态廊道建设,杨泗港都市T台作为重点示范项目,在碧水集团的打造下,以“保留城市记忆、修复生态环境”为核心,保留原有高桩平台、龙门吊、铁轨等码头元素,通过“生态缓坡堤防+拼装式防洪墙”的创新设计,弱化“江、滩、堤、城”界限,构建起“一轴、三段、五节点”的景观空间结构,打造出长江中游地区最宽的江滩闸口、江上玻璃栈桥、国风篮球场等特色设施。

行走在杨泗港都市T台,看龙门吊变身为水幕电影放映机,铁轨、集装箱化身为景观小品,昔日脏乱的废弃码头如今游人如织,上游杨泗港长江大桥与下游鹦鹉洲长江大桥间的江滩实现连续贯通。采风团成员们纷纷用镜头记录这一工业锈带到生活秀带的转变,项目不仅修复了长江岸线生态,更留住了城市工业记忆,让“近江难亲江”成为历史,真正实现了“还江于民、还岸于民、还绿于民”。

据了解,下一步,武汉以具体项目为抓手,将生态修复、历史传承、民生需求融入长江岸线治理,让长江不仅成为城市发展的生命线,更成为滋养市民生活的幸福线。
【责任编辑:叶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