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国庆中秋长假,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累计达24.33亿人次,日均3.04亿人次,这一创纪录的数据不仅彰显了“流动中国”的蓬勃生机,更折射出中国消费市场从结构、逻辑到动能的深刻变革,预示着中国消费市场正迈入一个范围更广、品质更高、内涵更深的新发展阶段。
消费格局的深刻转变,见证了中国市场的广度与深度。本次假期消费市场呈现显著的结构性变化,消费活力从核心城市向广阔县域快速延伸,县域旅游预订单量同比增长51%,重庆荣昌区安陶小镇连续两天客流暴增200%以上,成为这一趋势的生动例证。与此同时,跨境旅游呈现双向活跃态势,入境外国人达75.1万人次,适用免签政策入境53.5万人次,同比分别增长19.8%和46.8%。这种“下沉”与“上升”同步推进的消费格局,凸显了中国内需市场的巨大潜力与活力。从城市到乡村,从国内到国际,消费市场的边界在不断拓展,层次在持续丰富,展现出中国这个超大规模市场的独特魅力。
消费逻辑的持续升级,反映了国民需求从物质满足到精神追求的转变。在这个假期,“为情绪买单、为体验付费”成为新的消费趋势。非遗文化消费显著增长,有平台的琉璃烧制国庆中秋假期订单环比增长高达270%,评弹增长150%。这些数据背后,是消费者对精神文化生活的强烈渴望。更值得关注的是,文商旅体加速融合创新,“苏超”赛事刷新上座纪录,北京创新推出“票根经济”联动200余家商户,有效激发了消费潜能。消费重心从“买什么”转向“体验什么”,这种转变推动着供给端的持续创新,催生更多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新业态、新场景。
消费动能的多维释放,展现了中国经济的强大韧性与创新活力。从补贴资金到发放消费券,从文化和旅游消费月启动到地方特色活动开展,一系列政策“组合拳”有效激发了消费热情。在政策引导与市场创新的双重驱动下,消费结构优化趋势显著,绿色有机食品销售额同比增长27.9%,智能家居产品增长14.3%,国潮服装增长14.1%。这些数据不仅反映了政策引导的效果,更印证了消费向绿色、智能、文化认同发展的长期趋势。这种消费动能的释放不是短暂的节日效应,而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必然结果,是高质量发展理念在消费领域的具体体现。
国庆中秋长假创造的24.33亿人次流动纪录,是中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的生动体现。在这场规模空前的消费盛宴中,我们既看到了当下中国经济的活力与韧性,也窥见了未来发展的趋势与方向。消费格局的拓展、消费逻辑的升级与消费动能的多元释放,共同勾勒出一个更具韧性、更重体验、更富层次的中国消费市场新图景。面对这样的变革与趋势,我们更有信心期待一个消费更活跃、经济更繁荣、人民生活更美好的明天。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晏昊(武汉市江汉区“西北湖学社”团队、区委组织部)
责编:袁莉莉
【责任编辑:伍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