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印发的《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可复制经验做法清单(第四批)》正式公布,这份清单汇集了各地在政策机制、实施路径、资金筹措等方面的突破性探索,为全国城市更新工作提供了重要参考。上海市探索城市更新经营主体一体化运作模式、广州花都集群街2号居民楼探索危旧房自主更新模式等一大批案例入选。
根据此份清单,在体制机制方面,多地建立了跨部门协调机制,统筹推进城市更新工作。一些城市设立专门的城市更新中心,负责项目策划和实施,确保更新工作有序开展。比如,四川省构建“省级统筹—市级主责—区县主抓”工作组织机制,安徽省芜湖市设立人民城市建设委员会常态化推进城市更新工作。
政策创新上,部分城市探索出灵活的土地利用方式,允许兼容使用和功能混合,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江西省九江市支持存量低效用地再开发,江苏省南京市灵活划定用地边界推动零星用地统一规划实施。
资金筹措渠道呈现多元化趋势。除财政资金外,不少城市引入社会资本参与更新项目,通过设立城市更新基金、发行专项债券等方式拓宽融资渠道。同时,鼓励原产权人自主更新,形成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公众参与的良性机制。
比如,广东省探索危旧房自主更新模式破解资金难题。加快构建“居民出一点、企业投一点、产权单位筹一点、政府支持一点”的多渠道城市更新资金筹集机制,鼓励各地结合实际探索推进危旧房原址拆除重建等有机更新改造模式。如广州市花都区试点探索多产权危旧房屋拆建新路径,引导群众出资866.4万元,对集群街2号危房进行原址拆除重建。
上海市则不断探索城市更新经营主体一体化运作模式。上海通过政府提供政策支持、租金优惠等,委托统一经营主体对老旧街区更新改造项目进行整体承租、规划与运营,提升老旧街区空间品质和消费活力。如愚园路街区更新由国企主导的项目公司统一对接政府意图,明确规划定位,推动基础设施和公共环境改造,制定业态准入与退出标准,组织、策划街区文化与商业活动,并聘请具有专业运营、品牌资源和招商网络优势的第三方运营机构,负责愚园公共市集等?重点片区的具体招商、管理、物业管理和企业服务等工作,有效实现愚园路街区形象、商铺业态与区域经济活力的提升。
根据清单,法规标准建设取得新进展。多地制定城市更新条例,明确各方权责,规范操作流程。比如,浙江省发布了《浙江省城镇社区更新条例》,江西省不断推进城市更新省级立法工作,江苏省苏州市、福建省厦门市发布城市更新条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