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10月15日公布的数据显示,前三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14.75万亿元;前三季度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30.09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4.42万亿元;9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437.08万亿元,同比增长8.7%,比上年同期高0.7个百分点。其中,9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29万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增加35338亿元。
从前9个月来看,国内社会融资规模保持快速增长,反映出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撑有力。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分析表示,从结构上看,表内贷款和政府债仍是支撑社会融资增长的主要力量;从同比变化看,企业债券融资、未贴现承兑汇票形成主要拉动。
“今年以来,国债和特殊再融资债券发行进度较快,主要用于支持‘两重’、‘两新’、置换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等,对社会融资规模拉动作用明显,也对扩内需、保民生、促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温彬认为,结合年内发行进度,四季度政府债发行将延续放缓态势。但若四季度提前下达部分明年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靠前使用化债额度,则会对社会融资形成进一步支撑。
作为季末月份,9月人民币贷款季节性大规模投放,但同比延续少增,整体信贷规模保持稳健。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认为,当前银行体系信贷资源供给总体充裕,贷款利率持续处于低位,能够充分满足市场主体融资需求。9月末各项贷款余额增速为6.6%,还原债务置换影响后增速在7.7%左右,远高于名义GDP增速,表明银行贷款对实体经济提供了有力支持,是当前支撑宏观经济景气度回升的重要力量。
光大期货宏观分析师于洁表示,从人民币贷款分项来看,住户贷款中,与消费相关的短期贷款同比少增1279亿元,预计后续服务消费补贴政策仍有加码空间。企业贷款中,短期贷款同比多增2500亿元,票据融资同比少增4712亿元,新增贷款结构持续改善。
数据还显示,9月末,广义货币(M2)同比增长8.4%,增速较上月末低0.4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同比增长7.2%,增速较上月末高1.2个百分点。对此,于洁认为,因股市赚钱效应较好,居民存款“搬家”仍在持续,带动M1增速持续上行。由于去年手工补息带来的低基数效应,预计后续M1同比高增的趋势可能仍会持续。受去年同期基数较高的影响,M2同比回落至8.4%,M2与M1剪刀差进一步收窄至1.2%,体现出资金活化程度提升、循环效率提高。
从9月金融数据整体表现来看,温彬认为,9月末广义货币余额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均保持较高水平,高于经济增速,持续为经济回升向好创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同时,今年以来,M1与M2剪刀差也明显收敛,反映出企业生产经营活跃度提升、个人投资消费需求回暖等积极信号。往后看,5000亿元政策性金融工具额度将在10月加大投放,并存在进一步扩容的可能性,有助于支持信贷扩张、提振基建投资增速;同时,四季度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仍将保持对实体经济较强的支持力度。
王青也认为,着眼于稳定四季度及明年一季度经济运行,预计年底前央行可能实施新一轮降息降准。这将激发市场主体内生性融资需求,预计四季度新增贷款有望恢复同比多增,全年新增社会融资也将实现较大规模的同比多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