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十四五”期间,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成就斐然。
一起打开“十四五”对账单,看这五年,“绿水青山”如何绘就生态画卷。
全球增绿最多最快
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
“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着力提高生态系统自我修复能力和稳定性。这五年,我国共完成了国土绿化面积5.49亿亩,其中造林面积1.85亿亩,相当于一个福建省,新增森林蓄积量相当于一个大兴安岭林区。目前我国森林覆盖率超过25%,为全球贡献了大约25%的新增绿化面积,成为世界上增绿最多、最快的国家。
“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持续改善环境质量。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协同推进减污降碳,不断改善空气、水环境质量,有效管控土壤污染风险。2024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PM2.5浓度下降至29.3微克/立方米,比2020年下降16.3%,优良天数比例达到87.2%,比2020年上升2.4个百分点;地表水优良水质断面比例为90.4%,首次超过90%。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提前实现应对气候变化国家自主贡献2030年目标,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五年来,我国不断厚植高质量发展绿色底色,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
贺兰山下见“老友”
一片新绿胜千言
贺兰山是我国西北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因煤炭资源丰富曾遭大规模开采,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2017年,宁夏打响贺兰山生态保卫战,开启了规模空前的矿山整治和生态修复。
2021年春天,记者在恢复宁静的贺兰山见到了鸟兽云集、生机勃发的景象,如今又过去了四年多,那里的老朋友们都还好吗,重回贺兰山的记者又收获了哪些惊喜呢?
岩羊埋头“干饭” 雪豹赶来“串门” 贺兰山生态明显改善

四年前,贺兰山做了矿区整治和生态修复,从去年起,这里降雨量增加、植被丰沛,岩羊在山上就能吃饱,还因天敌雪豹回归更警惕了。作为顶级掠食者,雪豹时隔半世纪再现,种群恢复保护计划提速。目前已有三只雪豹在贺兰山野化放归,此前在世界上都没有先例。现在,已经有7只雪豹生活在贺兰山,我们期待“豹二代”早日来到。

雪豹和岩羊的这次同框,虽然并不温馨,但足以说明贺兰山的食物链越来越完整了。一只成年雪豹平均每周都会捕猎一到两只岩羊,它饱餐后,赤狐、秃鹫、乌鸦等一众食客将陆续登场。小动物们用脚印为矿区的生态修复投下信任票,时间将继续雕刻出贺兰山的秀美。
宁夏国土整治修复中心高级工程师左健扬:现在可以看到各式各样的树种,一方面考虑到生物多样性,另一方面选取的都是乡土物种,保证在没有人工管护的情况下可持续自然恢复。
宁夏石炭井:山川大地洗旧尘矿区荣光暖故人

道路深处,关停的石炭井矿区又喧嚣起来。2021年领着老友乘旅游列车重游故地的葛大姐搬回了石炭井,还开了一家饭馆。当年,把家乡介绍给更多游客和剧组的愿望,真的实现了。
在葛大姐的介绍里,仿佛灶台和炕上都还带着温度,老房子的一砖一瓦留住了曾经的琐碎日常,独特的工业遗存记录着这里的昔日荣光。

在一部部热播剧中,石炭井重回大众视野。这些几十年守着小店生活的人,见证过十万人在这里豪情万丈的往昔,矿区关停时都曾陷入迷茫。
宁夏石嘴山市大武口区石炭井街道居民马存女:以前我们都不进货,货架上都空空的,恨不得一件水摆成那么一长排。现在一天卖得真不少。
石炭井火了,不仅名声在外,更让普通人感受到了暖意。

宁夏石嘴山市大武口区石炭井街道办事处办公室主任田浩:居民居住很分散,山里这些地方不通水电。我们通过把废弃的老房子加固改造,把他们集中安置过来,一方面,改善居住环境,另一方面,也是为主街区集聚人气。
葡萄藤串起文旅产业链

山的另一边,秋天正在派发惊喜,昊苑村的男女老少全都出动了。

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庄种植户苏金萍:这沉甸甸的果子,是我们劳动成果,我看见这些果子就高兴。原先见不上绿色,现在是抬眼就看见绿色,伸手就可以碰到绿色。

再来这座矿坑上改造的酒庄,这里的葡萄种植面积又增加了1/3,不仅周边的村民更忙碌了,村里的孩子们也多了回家的理由。田垄间,母亲用汗水浇灌果实,车间里,年轻人靠知识和技艺调配出醉人的口感。
从葡萄酒到酒庄游,产业链像葡萄藤一样蔓延生长。贺兰山东麓的沙石荒滩经过修复,变成了我国最大的酿酒葡萄连片产区,今年,这里的葡萄酒产值将有望突破500亿元。
总台央视记者易扬:重回贺兰山,老朋友们都有了新变化,贺兰山上萌动的绿意,就像蝴蝶拍动的翅膀,为更深远、更广泛的改变埋下伏笔。在我这五年的采访中,有多少次被中国人对自然的敬畏打动,就有多少次被自然的慷慨馈赠所震撼,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
专家: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从重点治理向系统治理转变
“十四五”期间,我国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底色愈发亮丽,这给哪些产业带来了发展机遇?中国在全球生态环境治理中扮演的角色又在发生怎样的变化?展望“十五五”我国又将设立怎样的新目标呢?
“十四五”期间,我国生态环境治理从重点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转向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
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副院长万军:最大的变化是,实现从重点治理到系统治理的转变。污染防治攻坚战,是针对各要素各领域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美丽中国建设,则是要求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和应对气候变化,全领域转型,全方位提升,全地域建设,全社会行动。
在环境颜值提升的同时,我国构建起全球最大的可再生能源体系,建成了全球规模最大的碳市场,绿色转型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贡献日益凸显。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杨开忠:我们正在从绿色技术产业爆发阶段,转向高速成长阶段。除基础设施以外,我们的技术、金融、体制机制的保障,也比原来更加成熟。未来,绿色低碳产业、节能环保产业,在国内经济中的支柱地位将会更加突出。
今年9月,中国宣布新一轮国家自主贡献,首次提出覆盖全经济范围,包括所有温室气体的绝对量减排目标。

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副院长万军:在过去的10年,利用我们积极的政策、超大的市场,还有全社会的创新,大幅度降低了全球绿色低碳转型的成本。
专家表示,展望“十五五”,生态环境治理的手段和各方角色也将发生变化。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杨开忠:原来,自然是被治理对象,现在要把它转化成治理的主体之一,遵循自然规律。政府应该从主导转移到规则的制定者、底线的守护者上面来;企业要更加重视,怎么成为价值的贡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