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10月15日消息(记者冯方)近日,富国基金、西部利得基金、中邮基金、招商基金等多家公募调整旗下部分公募基金风险等级,大多数产品风险等级为上调。受访专家指出,多家机构集中调整产品风险等级,主要受合规要求和市场驱动两大因素影响。风险等级调升和调降对不同投资者人群的影响有所分化,建议投资者重新审视投资目标、风险承受能力,动态调整投资组合。
多家公募调整产品风险等级
10月9日,富国基金发布公告称,自10月10日起调整旗下31只基金的风险等级,相关产品主要涉及混合债券型一级基金、混合债券型二级基金、被动指数型基金等。其中,20只基金的风险等级由R2(中低风险)升至R3(中风险),8只基金的风险等级由R3升至R4(中高风险),3只基金的风险等级由R4降至R3。风险等级调降的产品分别为富国上海金ETF、富国上海金ETF联接A、富国上海金ETF联接C。
央广财经记者梳理发现,近一个月来,已有富国基金、西部利得基金、中邮基金、招商基金等多家公募调整旗下部分公募基金风险等级。除富国基金3只产品风险等级调降外,其他各家此次调整产品风险等级均为调升。
“多家机构集中调整产品风险等级,主要原因可归结为以下两点:一是合规要求,二是市场驱动。”橘涞金服总经理王文清对央广财经记者表示,合规要求方面,根据相关法律法规与指引,基金管理人有义务定期或在产品发生重大变化时,对基金产品进行风险重新评估,确保风险等级与产品实际风险特征相匹配。这是一种动态合规机制,避免出现“产品已变,评级未变”的错配风险。公告调整风险等级,正是履行上述法定职责的具体体现。
他提到,过去部分机构倾向于将产品评为较低风险等级以利于销售(如把偏股混合基金评为R3而非R4)。但现在,随着投资者教育深化和过往司法纠纷判例,越来越多的基金公司开始主动“自我加压”,通过提前预警、主动调级来规避后续纠纷,降低声誉与法律风险。
市场驱动方面,王文清指出,随着资本市场结构性分化加剧,许多原本定位稳健的产品,因策略演进或资产配置调整,实际风险水平已悄然提升。例如,权益仓位提升、债券久期拉长、参与衍生品交易、持有高风险资产等操作会实质性增加净值波动和回撤风险;混合债券型一级/二级基金增加可转债、权益打新、参与定增等权益敞口,导致净值波动明显增强。因此,相关产品风险等级也需要相应调整。
谈及影响公募基金风险等级评估的主要因素,晨星(中国)基金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李一鸣对央广财经记者表示,基金风险评级并非单一指标判断,而是通过多维度、全周期的量化与定性分析,动态匹配产品风险特征与投资者风险承受能力。
他介绍,对基金风险评级的判断,主要包括以下四大核心因素:首先,基金的资产类别决定风险基底,不同资产的风险等级差异显著,评级体系会根据资产占比赋予对应风险权重。其次,基金的风险调整后收益、波动风险、下跌波动风险也可能会被纳入考虑,对于风险调整后收益较低、波动较大的基金给予评级惩罚。此外,对于管理规模较小的产品,因为其流动性风险,可能也会给予扣分。最后,历史违规行为也会纳入评级,直接反映基金管理人的合规管理能力。基金风险评级的过程当中,上述因素的改变都可能导致基金的风险评级发生变化。
建议投资者动态调整投资组合
基金风险等级的调整,对于投资者操作和持仓将产生直接影响。例如,富国基金在公告中提到,投资者购买基金后,所购买的基金产品风险等级可能因市场或运作情况等影响而发生调整,并可能超出投资者自身风险承受能力,从而可能产生不利后果和损失。投资者应及时关注基金风险等级的变化并谨慎决策,以确保自身的投资决策与风险承受能力相匹配。
李一鸣表示,基金风险等级发生变化,往往预示基金产品的风险与投资者的风险承受能力出现错配。这就要求投资者重新审视自己的投资目标、风险承受能力,如果确实与当前投资组合有不匹配的情况,可以考虑对投资组合进行调整。
王文清认为,基金风险等级的动态调整,本质上是一种负责任的风险揭示机制。具体产品风险等级的调升与调降,分人群、分场景影响也有所分化。
他表示,如风险等级调升意味着风险,原风险测评结果低于新等级的投资者,新申购、定投、追加购买将被系统自动拦截;对于已持有该基金的投资者,基金公司或销售机构会通过短信、APP弹窗、邮件提醒其重新评估匹配度。建议风险承受能力较低的投资者,赎回或转换至较低风险的货币基金、纯债基金等R1/R2产品,避免被动承担超出承受能力的风险。
对于风险等级调降的情况,他表示,这意味着更多投资者具备申购资格,有利于基金资金流入与规模稳定,增强投资者心理安全感,减少恐慌性赎回。如追求稳健增值的投资者可将部分风险等级调低的产品其纳入核心持仓,作为组合中的“压舱石”资产。但另一方面,风险降低往往意味着收益空间压缩,追求“高风险,高回报”的投资者可能会认为该产品“不够刺激”。
“综合来看,投资者需保持对风险的敏感性,建议每年做一次风险承受能力测评;若人生阶段与财务目标变化(如退休、子女教育等),应及时调整测评结果,审慎评估所持基金的风险等级与自身测评结果是否一致。另一方面,投资者应对基金公司、销售机构的信息推送保持敏感性,开通所持基金的‘重大事项提醒’功能,或向专业理财顾问确认是否策略转变,若不符合预期,可考虑置换其他产品。”王文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