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国内量子计算领军企业北京玻色量子科技有限公司(简称“玻色量子”)完成数亿元A++轮融资。本轮融资由华德科创、南山战新投联合领投,广发信德、湖南财信产业基金、纬德信息等知名机构和上市公司跟投,老股东啟赋资本持续加码。
玻色量子创始人文凯介绍,本轮融资后,玻色量子将继续深化在“量子计算+AI”领域的技术布局与生态建设。资金将持续用于公司“专用”相干光量子计算机与“通用”光量子计算机的研发;量子计算芯片工艺能力建设;在深圳南山区建设国内首个规模化专用光量子计算机制造工厂并投产运行;拓展“量子计算+AI”融合应用的商业生态。
华德科创董事长姜培兴表示,玻色量子作为国内量子计算领军企业,持续推进相干光量子计算机的研发与应用落地,量子算力服务实力强劲,位居国际一流水平。玻色量子不仅自主攻关量子计算AI领域的关键算法与应用软件,也积极与行业伙伴共建生态,并在AI、生物医药、金融、能源等领域实现真实场景应用,大力推动我国量子计算从“实验室研发”向“产业化应用”的跨越。
玻色量子本次顺利融资标志着中国量子创业企业与资本市场形成了良好的双向互动。凭借“稳定真机运行+应用生态壁垒”,玻色量子有望进一步发挥行业标杆示范效应,持续推动量子计算商业化和产业化进程。
聚焦“专用”光量子计算产业化突破
10月7日,202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揭晓为量子计算写下历史性注脚:三位诺奖得主因“发现宏观量子力学隧穿效应以及电路中的能量量子化现象”摘得桂冠。
这项四十年前的突破性发现催生了超导量子计算这一研究方向。“四十年后的今天,正值量子力学诞生百年,这一殊荣必将进一步鼓舞科学家和工程师对量子计算机实现路径的广泛探索。”文凯认为。
从应用角度,如今的量子计算已清晰分化为通用和专用两大技术阵营。专用量子计算机率先实现商业化落地,成为当前产业应用的主力军。文凯介绍,玻色量子基于光量子系统,前瞻性布局“专用量子计算+通用量子计算”全栈研发能力,以专用量子计算机先行,实现了在人工智能、生物制药、金融等多领域的实用算法积累和商业订单,培养了成熟的量子应用开发者群体,同时长期投入面向实际需求的通用光量子计算机及量子-经典混合计算能力。
文凯表示,玻色量子现阶段聚焦于“专用”光量子计算实用化与产业化突破,持续迭代并发布自主可控的1000专用量子比特相干光量子计算机,提供从问题映射、资源调度、量子态演化到结果优化全链条的开发工具和服务验证平台,并基于PyTorch 生态开源多个量子原生AI训练套件,降低了量子计算的应用门槛、扩展了量子应用的开发者生态,让更多行业和研究机构能够体验和利用量子计算的优势,加速科研成果向产业应用的高效转化。
同时,可在室温下长时间稳定运行的整机系统也为生产环境的规模化部署提供可行性。在AI训练等大规模迭代计算的场景下,动辄需要执行数十万次准确的采样计算,对量子计算机的稳定性提出新的要求。玻色量子在可用的1,000量子比特真机基础上,加强纠错算法和多机并联技术开发,持续提升系统的鲁棒性,已实现室温下稳定运行>12h/天。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已出具《相干光量子计算机技术验证报告》给予认证。

图注:相干光量子计算机技术验证报告
文凯介绍,自公司的100计算量子比特云服务上线以来,平台调用求解次数累计超过6800万次,覆盖院校超过900所,参与研发的开发者人数超过10000人。
“量子计算+AI”是星辰大海
文凯认为,如同GPU加速向量运算促进了深度神经网络的发展,量子计算机的全新计算范式为AI模型变革带来新契机。基于202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神经网络先驱杰弗里·辛顿(Geoffrey Hinton)提出的玻尔兹曼机,玻色量子前瞻性地开拓了量子神经网络的新范式,解决了玻尔兹曼机因高复杂度而无法高效训练的难点,打造量子“AI+生物制药”的“杀手级应用”。
截至目前,客户基于玻色量子的相干光量子计算机训练的玻尔兹曼机-变分自编码器(QBM-VAE)已应用于生物制药领域的多个场景,被证实可有效缩短药物研发周期、提升基因组学研究准确率,或降低药物研发成本。
在生态合作上,玻色量子还与广州国家实验室、上海交通大学、中山大学药学院、北京肿瘤医院、清华长庚医院等在蛋白质结构预测、分子相似性筛选、多肽对接、变构位点预测等场景展开实用化量子计算应用探索。
“基于量子玻尔兹曼机,玻色量子不仅引领生命科学基础研究和药物发现行业向精准、高效的研发范式加速迈进,开启AI制药新范式,还将全面推进实用化量子计算在各行各业的场景落地。”文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