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林草局今天表示,“三北”工程实施47年,在中国北方地区筑起了一道促农护牧的生态屏障,走出一条绿富同兴的发展之路,也为全球生态治理和可持续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当地时间10月15日,在意大利罗马举行的联合国粮农组织成立80周年庆祝活动上,中国“三北”工程被联合国粮农组织授予“全球技术成就林业奖”。这是继2018年“三北”工程被授予“联合国森林战略规划优秀实践奖”后,获得的又一项国际荣誉。
今年是联合国粮农组织成立80周年。为回顾各国80年来为世界粮食安全与可持续发展作出的贡献,粮农组织于今年4月面向全球发起了“全球技术成就”评选活动。
中国的“三北”工程凭借其在保障农业生产、维护粮食安全和促进减贫增收等方面的杰出贡献,从全球343个参评申请中脱颖而出。
粮农组织总干事屈冬玉表示,该项表彰充分契合粮农组织“更好生产、更好营养、更好环境、更好生活”愿景,呼应2025年世界粮食日“手拉手共倡多样美食,聚合力同创美好未来”主题,展现可持续农业粮食体系转型中的技术引领、协作精神与创新实践。
“三北”工程指在中国三北地区(西北、华北和东北)建设的大型人工林业生态工程,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标志性工程。国家林草局介绍,“三北”工程自1978年启动以来,累计完成造林保存面积3174万公顷,治理沙化土地面积3333万公顷,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467万公顷,工程区森林覆盖率由5.05%提高到13.84%;营造农田防护林165.6万公顷,庇护农田3000万公顷,工程区粮食单产提高近50%。
“三北”工程实施47年,在中国北方地区筑起了一道促农护牧的生态屏障,走出一条绿富同兴的发展之路,也为全球生态治理和可持续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三北”工程治理沙化土地面积超过3000万公顷。图为甘肃省武威市的治沙基地进行“草方格压沙”作业。摄影/章轲
当前,“三北”工程正处在全面推进、攻坚克难的关键阶段,仍然面临着生态环境脆弱、立地条件比较差、水资源供给不足等困难和挑战。
进入新时代,中国政府把“三北”工程上升为国家的重大战略,决定从2023年开始,力争用10年左右的时间,打一场“三北”工程攻坚战,把“三北”工程建设成为中国北疆绿色长城、生态安全屏障。
第一财经记者从国家林草局了解到,两年多来,“三北”工程共完成各项建设任务1.64亿亩,科尔沁沙地正重现草原风光,黄河“几字弯”金沙蓝海绿洲交相辉映,塔克拉玛干沙漠戴上了“绿围脖”,生态安全屏障日益完备,北疆绿色长城愈加稳固。
国家林草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此次获奖标志着国际社会对中国生态治理成就和林业创新实践的高度认可,彰显了中国在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中的引领作用。未来,中国将持续打好“三北”工程三大标志性战役,开展生态治理领域的双多边合作,向世界各国分享可复制可推广的技术模式,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修编后的《“三北”工程总体规划》提出,“三北”工程第三阶段共分三期建设。其中,2021-2030年为六期工程,全力打好黄河“几字弯”攻坚战、科尔沁和浑善达克沙地歼灭战、河西走廊-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等三大标志性战役。2031-2050年为七期、八期工程,其中,七期工程以全面巩固六期工程治理成果、持续提高关键地区植被盖度为主攻方向,八期工程以提质增效、整体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为主攻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