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六部门印发《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服务能力“三年倍增”行动方案(2025-2027年)》,明确到2027年底,全国充电设施总量将达到2800万个,充电服务能力实现翻倍增长。其中,在私人充电设施、居住区“统建统服”模式、智能有序充电及车网互动等领域提出多项突破性措施,被业内视为私人充电和智慧能源赛道的重要政策拐点。
挚达科技作为全球家用充电桩领军企业,其相关负责人对上证报记者表示,随着新建小区充电桩配建标准落地和老旧小区改造提速,私人桩的安装瓶颈将得到极大缓解,社区充电桩的建设将呈现爆发式增长,其潜在规模将远高于公共充电桩。
该负责人认为,私人充电桩本就是整个充电网络系统中增速最快、规模最大的基本盘,政策的进一步加码,将为私人充电桩的发展提供更强动力。
国家能源局9月18日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8月底,我国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枪)总数达到1734.8万个,同比增长53.5%。其中,私人充电设施(枪)1303.2万个,同比增长59.6%;公共充电设施(枪)431.6万个,同比增长37.8%,但占比降至24.88%。
为什么私人充电桩发展更快?该负责人进一步解释,相较于公共充电桩,集中应用在居民区的私人充电桩具备三大优势:一是距离优势,消费者回到家即可完成车辆充电,无需额外往返公共充电站点,使用便利性高;二是成本优势,居民用电价格远低于商业充电服务费,长期使用更加经济实惠;三是私人充电主要在夜间居民用电低谷期进行,这恰好平衡了电网的峰谷差,私人慢充对电网更友好,是更可持续的能源消纳方式。场景固定、时间可控,这将是推广智能充电、V2G等新技术的最佳场景,远比调度分散的充电桩更加高效。
谈及方案对企业的影响,该负责人表示,对于挚达科技而言,“三年倍增”行动方案的推动作用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方面,行动方案明确提高了私人充电设施的建设目标,意味着未来三年家庭充电市场的“蛋糕”将成倍做大。作为行业的早期布局者和领军者,挚达在品牌、技术、产品和渠道上积累的优势,将帮助其率先抓住这波政策红利,实现业务的跨越式增长。
另一方面,政策鼓励“智能有序充电”和“车网互动”。这意味着,未来的竞争不再仅仅是卖充电桩硬件,而是提供一套集智能硬件、能源管理软件、电网互动服务于一体的综合解决方案。挚达早已形成“硬件+服务+平台”三位一体的综合解决方案,这将助力其智慧能源生态服务的加速发展。
最后,方案也将推动充电设施行业技术的发展。已经在智能充电赛道先试先行的挚达将加大研发投入,创新家庭充电机器人产品,深化智能充电场景应用,引领行业技术发展方向。
公开资料显示,挚达科技于今年10月10日正式登陆港交所。该公司由创始人黄志明于2010年11月创立,主营业务聚焦各类家用汽车充电桩及相关配件,现已发展为全球电动汽车家庭充电解决方案供应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