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10月16日电 (记者方经纶)10月15日,在第七届全国农民教育培训发展论坛新闻通气会上,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常务副校长、党委副书记宋聚国表示,乡村振兴关键是以农民为主体的乡村人才振兴,教育培训是培养乡村人才、全面提升农民素质素养的根本途径。
近年来,全国各地因地制宜探索高素质农民教育培训新路径。陕西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吴昱表示,近年来,陕西围绕农业现代化建设,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项目,累计培养30.53万人,形成“高素质农民+家庭农场主+合作社理事长+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头雁’+乡村职业经理人”的“金字塔”型培育格局。
陕西省杨凌示范区党工委副书记王军介绍,杨凌实现了以展会促教育、以实践育人才。依托中国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以及全国350个杨凌农业科技示范推广基地,当地广泛开展各类农业科技培训,面向干旱半干旱地区累计培训基层农技人员、合作社负责人、高素质农民等70多万人次。
2021年,《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印发,将“培养高素质农民队伍”列为加快培养农业生产经营人才工作中的首项任务。截至2023年,全国累计培育高素质农民达到900万人次。
今年5月,农业农村部发布《关于做好2025年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的通知》,明确今年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并要求要及时总结经验,挖掘培育典型,交流宣传好经验、好做法,推动高素质农民培育提质量、见实效。
宋聚国介绍,第七届(2025)全国农民教育培训发展论坛将于10月25至26日在陕西省杨凌示范区举办。本届论坛的参加人数总体控制在500人以内,其中农民代表超过400人,占80%以上,充分体现农民主体。
据了解,本届论坛坚持问题导向,聚焦对象不精准、供需不匹配,教学内容与新产业新业态、新职业新工种关联度不够等制约农民教育培训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问题,深入探讨发挥农广校主体作用,提升农民教育培训质效,持续扩大乡村人才培养服务供给的思路举措。论坛还将发布《2025年全国高素质农民发展研究报告》。